2024年9月8日

【尼泊爾/山岳】開始在尼泊爾登山 - 規劃篇

 *

疫情後,今年難得的再去了一趟尼泊爾健行,這次的目的地是 Langtang & Gosainkunda (藍塘與它附近的一座 Gosainkunda 湖),而距離這次最近的一次尼泊爾健行,是在 2017 那年。這次去,除了前半段是跟馬來西亞的朋友一起湊團走外,後半段則決定自己自助走(因為馬來西亞朋友純走 Langtang 行程)。一方面已經一陣子沒上過海拔四千以上的地方了,覺得前面一群人走會比較安全,而後半段行程雖然海拔還是高於四千公尺,但至少前面已經先做過了幾天的高度適應,即使是獨自走,安全性仍會比較高。

這次行程結束,就來寫一篇在尼泊爾的健行介紹,讓有興趣入門國外健行的人當參考。

在這篇中,我會稍微說明一下在尼泊爾健行的三種模式,我相信這是蠻多想自助旅行的人會有疑慮的地方,畢竟尼泊爾光是海拔來說,可能就跟在台灣有很大的差距,以及會談談有幾項在自助上可能可以注意的事項。當然這篇文章只是根據我這幾次在尼泊爾的健行經驗來討論,也許並沒有接觸到很全面向的角度,或者有時各國的制度仍會每年變化,還是需要大家在出發前多先作好功課囉。



簡單的說,我會把尼泊爾的健行模式分成三種:跟團、半自助跟自助。以下會從這三種來討論差別。


 ☄ 健行模式

<跟團健行>

簡單的說,就是有嚮導帶領、背工幫忙背負行李,以及沿途吃喝拉撒住都會有人幫你安排得好好的一種健行模式。

常見的尼泊爾跟團健行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從台灣出團一起飛出去,由台灣的旅行社幫你安排好包括航班、健行行程、當地嚮導等事項,所以參團者通常只需要負責刷卡等出團日期到就好。另一種則是當地成團,也就是需要自己處理好台灣飛到尼泊爾加德滿都的航程,以及決定要聘用哪一家的嚮導帶隊、協調健行行程的安排,通常這種模式都會是由自己找當地的健行公司自組成一團,不管人數多少,都會成團,即使只有一人。我在尼泊爾很少看到有開固定團的模式,也就是開一個固定出團日,將你與其它不認識的人湊在同一團出發。




不負責任分析,通常台灣出團的模式,他會考量到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辦法用英文與嚮導溝通,所以這樣的團還會需要多安排一個能與當地嚮導溝通的台灣領隊陪走,自然費用也會比較高,而且也需多負擔台灣領隊的小費部分,一天有時是150-250元之間,看服務品質給予,但通常不太會低於基本金額。

而到當地成團的方式,則會比上一種模式再便宜一點,但多半當地的嚮導只能用英文溝通,當然偶爾也可以找到能中文溝通的嚮導,但這類的嚮導一般來說會比較搶手與難找到,因此你會需要自己有語言溝通的能力,至少要能夠表達自己的需求,以及跟嚮導協調行程或溝通隊伍狀況之類的。




當地成團的模式,一般來說在尼泊爾的習慣是,你們就會是獨立的自組小隊伍,不太會跟別人湊團,因此嚮導的費用就會是固定的,有時會看成員有多少,而依照比例派出嚮導人數,常見的大概 4-5 位成員就會安排一個嚮導/副嚮導,但若成員太少,則每個人需要均分的費用就會較高。

另外背工的費用,常見是兩個成員分攤一個背工費用,或者是依照隊伍需要分攤的重量來雇用背工,印象中有限制一個背工只能背負大約20公斤左右的行李,等於是一個成員有10公斤的行李空間,因為剩餘重量,他們還會需要背負自己的行李或一些額外的裝備或食物。




依照目前台灣登山的模式,慢慢地有在朝輕量化發展,因此如果非常確定自己的隊伍能將重量減輕的話,就會也有機會在背工這部分省到錢(可少雇用背工)。我第一次去尼泊爾健行時,因為當時的登山經驗還不算太多,且當時輕量化登山的概念還未盛行,現在回頭來看我當時的行李量,還真是可怕呀~ 以下圖來說,當時連我的重裝背包空重都頗重的呢。但自從輕量化的概念流行之後,後來我再去尼泊爾健行時,整個包含山下的行李重量,卻整個不超過十公斤,更不用論用於整段健行的裝備有多輕了。



而行程最後,通常也一樣會依照服務的品質給予嚮導和背工約 10~15 % 左右的小費,通常還會因為服務的品質而調整比例,所以高於15%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背工的薪水並不高,所以小費對於他們來說會是一筆很重要的收入。而這金額,相對於他們靠勞力背負的重量,我覺得其實也不算貴。





<半自助健行>

半自助健行,我會定義在沒有嚮導的狀態下去健行,例如你可以只雇用背工。

譬如跟尼泊爾當地的健行公司談套裝,範圍只請他幫忙安排背工、預訂吃住,以及至少要有一個背工能隨隊走之類的。基本上,要幾位背工、項目包含哪些,都是可以一一列出來與健行公司談的。

但因為沒有嚮導,所以領隊責任與隊伍行程控管的部分則會需由隊伍成員自行負責。這種模式,因為少了嚮導的雇用,當然費用可以省更多,只是相對的,隊伍就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與責任。




以我過去的經驗來說,這種模式下,通常健行公司會是安排一個比較能跟你用外語對話的背工陪著隊伍走,而其他比較無法外語對話的背工則會負責背負比較多的行李,按照自己的步調去山屋集合,不會跟隊伍一起走。但當地的背工,因為沒有嚮導的能力,或者是不能做超過職權的事,所以在行走的過程中,若隊伍有遭遇到什麼狀況,除非只是關於山屋吃喝住之類的問題,否則背工一般都不太會幫忙處理隊伍的問題,譬如高山症。

我會建議,這種模式會比較適合稍低海拔的健行,或者是隊伍成員有比較豐富的登山經驗者,一方面隊伍會需要承擔比較多的責任,應變與處理事情的能力也要比較高,另一方面畢竟尼泊爾有些健行路線,動不動就要海拔四千多、五千多公尺,或者是有融雪或下雪、雪崩的風險問題,不熟悉當地地理環境的人或者像台灣最高山也只不到海拔四千公尺,隊伍到高海拔地區的風險會比較大,有可能會比較缺乏應變能力。

之前我去走 ABC 時就是以這種方式去跟健行公司談套裝的,只雇用背工,但其他費用則自付,而當時就剛好隊伍中有成員出現了高山症的症狀,我們就會需自己應對,背工則是完全沒有出手幫忙。


<自助健行>

自助健行,我會定義在無嚮導、無背工的狀態下去健行,這應該比較像是台灣常說的自組隊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還是可以找健行公司的幫忙,譬如請他幫你處理登山許可證、交通、或住宿點等項目,不過當然也可以選擇自己辦,只是通常這些處理費用也不高就是了,也可以省去自己處理的等待時間。



以這方式健行,就得自己規劃行程、決定路程要怎麼走、以及要停留哪幾個山屋之類的,當然包括路程中的風險應變。我個人覺得,在尼泊爾健行,風險並不在於地形,通常這樣大眾化的健行區域,路線都會偏宜人一點,相對於台灣的縱走行程來說,地形普遍也不會像台灣的某些山徑那樣危險,隊伍主要的風險在於海拔以及天候的應對經驗。

在熱帶地區長大的人,對於這種高海拔的經驗是比較缺少的,而且對於一場雨馬上就可能結冰或下雪、雪崩,我們是比較無法想像的。因此在你全無依靠的情況下,自己的風險管理能力就會很重要,隊伍該前進、停留或取消、天候判斷,都得靠自己的智慧。

我這次前往 Gosainkunda 湖就是採一人自助的方式前往,一方面我事前做的功課已經很完善了,事前看過相關紀錄、準備好離線地圖與軌跡、也設定了留守人與留守機制,另一方面也對自己的登山經歷有信心。果然,我還是比較喜歡這種自組的自由呀。

一開始因為不太確定我在高海拔重裝的速度會怎樣,又加上前面已經走了五天,也不確定體能下降的狀態,於是我的 Gosainkunda 湖行程是安排四天,後來湖邊行程的第一天就發現我的狀況不錯,我就臨時決定往前推到後一個山屋,並且提前一天下山,又因為提前了半天走出登山口,又變成提前了一天回到加德滿都。自助的彈性,真的是跟團無法給予的。


  ☄ 另一個出發前要考慮的,就是季節。旺季/淡季

季節也是尼泊爾健行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當然乾季通常會是旺季的時候,雨季的時候則是淡季。這不但會決定了你的出行時間外,也可能會影響你選擇的健行模式。

以我自己來講,我曾經在尼泊爾走過三條健行路線,分別是 EBC、ABC、Langtang,而時間大約落在四月初與九月底,都是乾季時去的,所以健行的人潮就會相當多。我在 ABC 那次的健行時,就有遇到一晚整個村莊的山屋都客滿、完全一床都沒有的情況,只能說幸虧當時是有雇用背工的狀態,所以我們的背工幫忙問了附近村莊的民宅,橋出了他家的客廳給我們睡,我們則支付了吃與住宿的費用給民宅主人,而在最後到達 ABC Base Camp 的那天,只能說還好我們幸運的在還有床位時到達,那天遇到一隊台灣隊伍,因為沒有床位,所以當天到達 Base Camp 後,待沒多久就得下山去找住宿了。

在 Langtang 健行時,因為此趟是有請嚮導安排住宿的,所以沒遇上住宿的問題,但路上卻也遇到一些歐美的自助客到各間山屋詢問是否有空床的狀態,偶爾則會得到山屋老闆回應可能需要再往後推到一兩個小時後的山屋問看看空床。而後段我一個人走 Gosainkunda 湖行程時,雖然也沒事先預訂山屋,但卻沒遇到客滿這個問題,因為這湖邊的行程實在太冷門了,幾乎每晚住宿的山屋,只有我一個外國人入住,冷門到我還可以殺價入住 XD。

所以建議,旺季出行時,如果你有計畫自助健行,尤其如果隊伍人數多的話,最好可以先研究一下山屋地點,事先預訂好可能會比較保險。只是,有些山屋並不在有訊號的地方,所以有時我也不清楚嚮導們到底是如何預約成功的。依照之前詢問的狀況是,通常健行公司會在有訊號的地方聯繫山屋看看,有時也會看行程狀況在有訊號的地方時就先調整後面幾天要入住的山屋。依照這幾次健行的經驗,似乎有些健行公司會習慣先預訂、有些則沒有。一人健行的情況下,山屋的問題可能不大,但多人時就要考量了。


 ☄ 山屋介紹&費用

如果你是跟團或談套裝的方式去健行,大概就不需要在乎這段內容了。這段主要是讓有想規劃去自助健行的人參考。

一般來說,套裝的模式,健行公司會給你單日吃住的費用估計,所以不管你點什麼餐或者是入住幾人房,每個人、每天的費用都會是一樣的。但自助的話,就會有點差別了。

以我的經驗來說,每個山屋可能會有點差異,尤其要看地點熱不熱門以及山屋是否搶手。像是我去山屋問空房時,對方有時會直接給我一個房間價格,或者是為了能讓我留下來住,會主動說只需要有點餐即可。基本上我在山屋入住,即使他們的房間價格表有列出價格來,但也沒遇過會根據上面價格收錢的狀況,通常都是可以議價的。據網路消息指出,尼泊爾政府為了避免山屋價格混亂,所以有訂定一個公定價,但實際走的狀況,則是沒有山屋會依照那個價格跟我收費。

像今年走 Gosainkunda 湖的行程,三次住宿我各花了500 NPR, 700 NPR 與一次免費(每一晚都不到台幣兩百),而表列價格則是1,500 NPR,再加上山屋中吃的也不貴,所以整個消費算起來,就會比健行公司的報價差距很大(通常健行公司單日的吃住都會抓很大的空間)。因此在提供我免費住宿的山屋,我就會盡量多點一點東西來吃,不要讓人家虧到。XD




而房間則會依照山屋的不同而有差別,大多數山屋房間都是兩人房居多,少數會有單人房與三人房的。雖然是毫無隔音能力的木造房,但相對起來,我覺得這山屋的等級,比起台灣的山屋已經高級很多了 XD。

當然,山屋內也有棉被提供,一般會是一人提供一床棉被,只是有時可能會有點潮濕,喜歡蓋暖的人自備睡袋還是會睡得比較開心一點。而我則是選擇背了一個自己的 550g 無底羽絨睡袋上山(舒適溫度大約 0 度)。雖然只是一個輕量化的睡袋,但再搭配山屋提供的棉被,即使中途遇到三次的下雪,夜晚也是都能睡得暖暖的。





 ☄ 充電問題 

偶爾會看到網路上有人寫山屋充電收費的問題,但我這幾趟尼泊爾健行,在山屋的充電都沒有被收費過,雖然偶爾會看到價目表上寫著充電的費率,但通常問一問嚮導或者是山屋老闆,都是可以提供給我們免費充電的,我想大概是有住宿或點餐,一般來說充電大概不是太大的問題。

在尼泊爾的山屋,近幾年多半開始有架設自己的太陽能板蓄電。但因為少數幾間山屋會是在山谷之間,使得他們不太容易累積到足夠的電量,所以也不見得每一間山屋都能充電,但多半在越高海拔的山屋,會有越高的機率能充電,因為遮蔽物少、太陽能板蓄電的狀況會比較好。不過還是建議在行程中遇到能充電的山屋就先充飽,免得行程後續沒得充電。


 ☄ 餐食方面 

在山屋的餐食部分,一般來說,隨著海拔上升,在高山上的沸點會降低,無法真的煮食到沸點 100 度的關係,所以通常在海拔 2,500 ~ 3,000 公尺以上的區域,山屋就開始不販售肉類相關飲食,一方面肉類保存不便的因素外,另一方面則是無法確保肉真的有熟。所以如果在山屋的菜單上看到類似 Chicken Noodle 或 Port Fired Rice 之類的,它通常是指類似泡麵那種肉類風味而已(可能會有泡麵調理包內小的乾燥肉塊),並不是真的原肉。

另一方面,我也不建議在高海拔吃肉食,主要原因是沒煮熟的狀態下,容易會造成拉肚子之類的問題,另外高山上取得藥物也不容易。就我去健行三次的經驗,也曾經有遇過在海拔 3,000 公尺左右的山屋有提供肉類飲食的情況,而我有一次有嘗試點看看,只是我吃之前有先將肉切開,後來一翻開後,就發現肉塊中還處於有血、生食的狀況(雞肉),所以如果當時直接就吃下去的話,那就真的母湯了。

這裡就附上幾張山屋內的菜單給大家參考,原則上隨著海拔越高後,餐點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即使是賣的零食或飲料,也都是喔。









另外附上幾張山屋裡實際的餐飲照片,下方第一張照片這是傳統的尼泊爾餐 Dal Bhat,通常想吃蔬菜時,就會點這個。其他則是各種麵食的變形,譬如做成麵條、披薩或鬆餅,甚至有時還會有甜點可以點,如最後一張圖片是蘋果派(真的有蘋果的那種),但普遍都會是以各式澱粉與蛋的組合為主,畢竟每天登山,會消耗大量的熱量與肌肉量能,而山上要補充蛋白質也不太容易,而蛋就會是主要的蛋白質供應來源了。

認真說來,尼泊爾山屋的飲食種類,比起台灣山屋來說,變化度跟選擇性都高很多啊,哈。

















最後,附上一張之前去走 EBC 時,遇上櫻花開滿路的村莊照,幾次的健行,真的讓我覺得尼泊爾真的是一個美到不可思議的地方,而且當地人也多半都很單純。推薦大家一定要去走一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