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台灣/百岳】第一次入園申請就上手



在台灣想爬百岳,難嗎?這可能要看用什麼角度去看。

如果只是想入手幾座百岳,那麼爬百岳,不難。號稱最簡單的百岳,合歡山區的石門山,山頂高度海拔3237公尺,步道長約只有750公尺,單程約需30分鐘即可登頂,而且沿途還有看不完的大草原、大景跟輕易就可以眺望到的黑色奇萊。甚至是附近的山頭,難度也沒差到太多。

那從制度面來看,爬百岳,難嗎?那倒是還蠻難的。在目前尚未大改制前的入山入園制度,又因為會常常修正,所以有時你目前所理解的入山入園制度可能是對的,但到下一個時間點,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樣了。

因為最近被一個想要了解台灣登山制度、且也有在登山的政府相關人員詢問,跟他聊了一下,感覺似乎是連平常有在登山的人都搞不清楚這些制度,所以就來寫一篇入山入園的分享文吧。


*此篇主要是以我過去的申請經驗為主,也許其中或許會有規則變動過而有所不同的部分,若有錯誤,再請山友留言告知,以更改為正確的資訊,免得有山友誤解,謝謝。

*另外,各大國家公園與林務局於2019/10/01後針對山林開放做了規則的修改,所以以下也會針對以新規則作為說明。

於2019/10/1起,目前已知規則變動,實施日期自從2019/10/01開始。
*#1:三大國家公園的入園日,由7日縮短至入園5日之前申請即可。
*#2:網路申請入山證的日期,由5日縮短至入山3日之前至30日內申請即可。


台灣國家公園入園官方網站:https://npm.cpami.gov.tw/index.aspx







入園制度

目前在台灣,有三個國家公園有其入園制度,分別是雪霸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以及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了方便說明,之後會使用雪管處、玉管處與太管處以作為簡短名稱。大多數這些園區內的入園制度,都是為了用來控管入園人數乘載量的(說是控管床位也對,畢竟有取得床位,就一定有取得入園資格,但反之不亦然喔,畢竟還有分有控管人數與沒控管人數的營地),但其中也有幾條路線是直接完全不控管入園人數的(有多少隊伍申請,只要資料審核通過,就會發給入園證),譬如畢祿山、羊頭山、閂山、鈴鳴、雪志線...等。

除了這三個最大的國家公園外,另一種是屬於林務局範圍的入園證,譬如插天山自然保留區、火炎山自然保護園區...等。這些則是要另外到林務局的網站上申請(目前政院仍在整合三大國家公園與林務局網站,預計在2019/11/01將會整合所有入園入山申請於同一個網站,所以目前且讓我們等待消息更新)。在這篇,我不會談及保留園區這範圍的申請。

接下來,會就三個國家公園的入園分別作說明。為什麼會需要分別說明呢?因為雖然都號稱是國家公園的入園,可是實情卻是三個國家公園的制度都各自在走自己的一套風格,這就是為什麼有許多山友一直都搞不清楚入園申請規則的原因。

在這篇,我只會談談正規入園申請,至於入園申請的其他技巧,以後大家常常自己申請後,就會感覺得到要怎麼申請或規劃才會比較容易取得入園資格了。ヽ(‘ ∇‘ )ノ



入園制度的官方說明:https://npm.cpami.gov.tw/notice_1.aspx

先來個簡圖說明,細節會於後面詳細介紹。
















入園申請篇 - 雪霸國家公園(雪管處)


怎麼申請?

"入園申請:須於入園五日之前至一個月內每日07:00-23:00提出,申請的所有行程日期皆須在此日期範圍內才接受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第一句,非常容易理解,
但第二句也很重要。

"申請的所有行程日期皆須在此日期範圍內才接受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簡單的說,雪管處的入園制度,是以出園日來判斷可提出入園的申請日的,譬如我計畫10/10 - 10/15 六個人去走雪山西稜,那麼我應該在9/10提出入園申請呢?還是9/15呢?再一次看一下上面標示的這句話,"申請的所有行程日皆須在此日期範圍才接受申請",所以可提出入園申請的時間必須是在9/15(含)之後,但最晚可申請時間,則是以入園日來計算五日前,所以最晚的提出的時間是10/05(不清楚的話,網站上可以試點看看)。


怎麼取得入園資格?

那麼,知道如何申請後,接下來就是取得入園資格了。

雪管處的入園取得方式,是以先申請、先審核為主。再次利用上述的例子,若同時有許多隊伍跟我隊一樣同段時間要去走雪山西稜,那麼我們就會同時在9/10 Am 7:00 時提出申請。但由於
雪管處是依照申請時間來審核,所以如果另一隊在 Am 7:00:07 送出了申請單,而我在 Am 7:00:08 送出了申請,雖然只差異一秒,但這就已經造就極大的不同了,因為他隊已經取得比我隊早審核的權利了。假設他隊人數為六個人,若是這條路線中某一天的山屋或營地只剩六個位置,且他隊隊員為六人,且最後也全部審核通過的話,那麼我隊就會變成候補了。


候補制度

OK,如果真的這麼不幸.....必須等待候補,讓我們再來翻翻
雪管處的遞補制度。

"若任一日宿營地不足,則繼續後補程序,每日釋出床位數量大於第一順位之候補名額則由第一順位者取得,若床位釋出數量小於第一順位者則改由更小名額之次順位隊伍遞補,若仍無床位,將於入園前5日(不含入園日)自動退件。"

也就是說,我隊進入候補名單後,就必須等待前面別人的隊伍釋放出足夠數量的入園名額才行,如果每天釋放出的名額都只有兩三個,但我們隊伍人數為七個人,即使我的候補順序在其他隊伍之前,但因為入園名額不夠,所以
雪管處會優先讓我後面的其他隊伍遞補上來。


人員異動

畢竟是一個月前的入園申請,出發前難免會遇到些事情,臨時得取消入山入園。再來看看
雪管處的規則:

入園許可證核發後不提供人員、日期更換之申請,如需更換請先取消案件後,再重新申請,並請於入園7日之前辦理,逾期恕不受理。

也就是一旦入園許可核發下來後,不接受人員的異動,主要是為了避免有些山友會使用別人的資料去先佔住入園名額,然後出發前才替換成真正要上山的人的資料(這以前是商業團最令人詬病的手法,因為尚無法確定報團的人是誰,所以先用假資料占用入園資格,之後再做替換)。

但除了公開的規則外,還有一些隱性的規章,譬如其實領隊是可以更換的,畢竟領隊身負領導隊伍的責任,如果只能取消人員,那麼領隊無法去、使得這個隊伍的整體登山經驗與能力不足時,則反而容易造成登山的風險。

領隊的替換,則限定必須在入園日的三日前(不包含假日),且每個隊伍只能更換一次,而且必須透過傳真或e-mail的方式申請,無法線上直接替換。另外,若是一人隊伍,因為一人即為領隊,這種情形也同樣無法更換人員。



入園申請篇 - 太魯閣國家公園(太管處)

怎麼申請?

每天07:00至23:00,為系統受理申請時間,依各路線規定申請期限辦理
每份申請書為一隊,每隊最多不得超過12人

所以大致上,申請的原則跟
雪管處一樣,只是限定了一隊不能超過12個人。另外又根據不同的路線,細分成不同的規則。

羊頭山、畢祿山單攻路線
入園前3天15:00前至30天內可提出申請

沒限制入園人數的畢羊路線,將入園的時間縮短到三天前申請即可。

奇萊主(北)峰、奇萊連峰、奇萊東稜、奇萊南峰、南湖大山、南湖中央尖、北一縱走北二、北二段、閂山鈴鳴山、閂山單攻、畢祿縱走羊頭、清水山、其它路線:
入園前7天15:00前至30天內可提出申請

簡單的說,百岳裡除了畢祿山與羊頭山外,就是遵循入園日5天前申請的規則。但仔細看看,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限制,就是它是"入園前7天15:00前",並不是下班時間喔~為什麼我會注意到這件事情,因為我有次真的是七天前的那天下班時間時才送出申請,然後疑惑為什麼我的入園申請一直都沒有被審核.....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踩到了這條規則...Orz。

另外一項跟
雪管處不同的地方是,太管處並沒有限定整個登山行程必須含括在申請日的30天內


怎麼取得入園資格?

雪管處,太管處一樣是以先申請、先審核為主。


候補制度

畢竟有人數乘載量的路線,勢必還是會遇到候補的問題。

(二)承載量候補:每天每一登山路線有10隊候補名額,當承載量額滿時,系統會自動登錄為「後補」。當有核准隊伍取消,釋出名額小於第一候補隊伍,系統發mail通知第一候補隊伍,若被通知之候補隊伍於2天後15:00前尚未修正隊伍人數,將予以退件,系統將自動通知下一順位候補(例:1月1日該路線侯補隊伍被系統通知為侯補第一順位,則最晚需於1月3日15:00前至線上修正隊伍人數符合剩餘承載量,方能侯補成功)。候補截止時間依各申請路線規定日期為主。(例:奇萊主、北峰申請期限為出發前7天15:00前(連續假期應於放假前1天15:00前完成候補)。

太管處的候補機制是,一旦前面隊伍釋出的名額,若小於後面隊伍就直接候補上,若大於,則讓第一隊候補隊伍先修改入園人數,以符合釋出個數。

(一)床位候補:路線規劃可選擇山屋床位或自備營帳,若選擇山屋,將依申請時間先後,決定床位分配順序依據,即使申請當下並無床位,當有核准隊伍取消釋出之床位,且已進入待審核狀態時,系統將依申請時間先後排序遞補,床位候補時間為核准隊伍出發前1天15:00止。

另外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是時間,"床位候補時間為核准隊伍出發前1天15:00止",也就是說很有可能你的隊伍一直都沒有候補上,可是突然出發的前一天,太管處很有可能會突然跟你說你們有候補到床位了,可以準備出發了....XD。這是一種驚喜的概念嗎?跟朋友談到這件事情,他覺得這規則訂得有點扯....,認真思考起來,出發前1天,其實有很多隊伍早就必須要前進到登山口附近紮營了,真的很難有這種行程的機動性、突然又改回去爬另一座申請的山吧....ಥ⌣ಥ


人員異動

雪管處的制度,只能取消整團或部分人員的入園,不能作人員的更換或增加。

而至於是否有像是雪管處允許替換領隊這種隱藏規則,就私下與有此經驗的山友確認過,目前太管處並沒有此條隱藏規則,所以在太魯閣園區內是無法更換領隊的。



入園申請篇 - 玉山國家公園(玉管處)

因為玉山國家公園有一項比較特別的入園申請,就是單攻,指一日攀登某座山頭的入園申請。所以接下來,會分成兩個部份討論 - 單攻篇與山屋營地篇。


入園申請篇(山屋營地篇) - 玉山國家公園(玉管處)

怎麼申請?

1.宿營地抽籤前申請期限:預定入園日前1個月下午3時前至前2個月間提出申請。
2.宿營地抽籤後申請期限:若未超過各宿營地承載量管制員額時,可於預定入園日7天前提出申請

針對玉管處,怎麼申請入園這件事情,就跟怎麼取得入園資格有關了。因為入園資格是用抽籤決定的,跟送出申請單的順序無關,也因此誰先申請、誰後申請也就沒有影響。簡單的說,在入園日前的一個月那天送出申請單即可。


怎麼取得入園資格?

一句話,抽籤。這很賭人品的...XD

候補制度

有人釋放出入園名額,就會由後隊補上名額。只是當釋放出的名額少於隊伍入園人數時,玉管處會要求隊伍調整名單人數,或者不願調整,就只能放棄。


人員異動

官方資訊:https://npm.cpami.gov.tw/news_4main.aspx?id=1087


領隊更換原則如下:
(一)應於入園日前5天由申請人或領隊提出,並應填寫異動之正當理由,且以申請1次為原則。

玉管處規則允許更換領隊,但應於入園五日前提出申請,且有除外條款,就是一人隊伍同樣不允許更換領隊。若是於五日內必須更換領隊,自從2019/10/1後玉管處已經提供線上直接更換領隊資料。



入園申請篇(單攻篇) - 玉山國家公園(玉管處)

怎麼申請?

玉山主(西)峰單日往返路線:預定入園日期前5天至前2個月間提出申請。

單攻這件事情,原則是仍是依照同樣的規則,可以在天前至兩個月之間提出入園申請。目前依照官方標準的入園流程,只允許申請玉山主峰與西峰的單攻行程(後面會說明非標準入園流程要怎麼申請)。


怎麼取得入園資格?

單攻的規則有點不同於山屋營地篇,之前說過,玉山山屋營地的入園是由抽籤決定入園資格的,而單攻是唯一的例外,它是先申請、先審核的制度,類似於雪管處與太管處的制度。也因此送單時間會決定你取得入園的順序。

這幾年,因為排雲山莊很難抽到床位,想爬玉山的人也越來越多,因此也造就了更多人想透過單攻的方式去完成攀登玉山的夢想。也因此就我2019年這一年的觀察,玉山單攻的申請單,最好是在入園前兩個月開放的那一天就提出申請(也就是開放填資料的第一天),原則上假日的單攻,若沒有在兩個月前一開放就申請,以今年來看,幾乎是搶不到入園資格的。

候補制度

原則上,有人釋放出入園名額,就會由後隊補上名額。只是單攻的候補是以單人為主,也就是即使你的隊伍有六人,但目前只有釋放出四個人的單攻名額,一樣會將四個人的名額分配給你的隊伍。只是之後若是仍候補不上,應該會詢問你的隊伍確切要上山的名單(因為我沒遇過這情況,不知道確切的流程如何進行)。


人員異動

沒有特別列出單攻的規定,只能猜測跟山屋營地同規則。只能更換領隊,且一人隊伍不能替換。


特別入園申請篇(單攻篇) - 玉山國家公園(玉管處) 

除了一般的入園制度外,在這裡,我想談談另一種入園方式。針對某些登山體能、技能特別強的人,或者是有額外登山訓練需求的人,其實是國家公園是允許走特別入園申請的。

雪管處與太管處的特殊申請我沒有經驗(據說也可以),但我曾經申請過玉管處的特別入園。

前面一段說過,玉管處的單攻標準行程,只有開放玉山主峰與玉山西峰。而我這次的特殊申請是玉山北峰的單攻。

*註:特別入園的行程,登山時間與難度通常都會比標準申請的路線長或難,所以提醒一定要斟酌隊伍的體能狀況申請,以免徒增風險。


以下為申請流程:

1. 取得玉山主峰或西峰單攻入園資格。
由於玉管處的單攻乘載量仍然是固定的,所以首先,你還是必須先取得入園資格。玉山主峰與西峰是共用乘載量的,所以申請那一個行程都沒差別。

2. 寫新的登山計畫書

可至這裡下載玉管處的登山計畫書範本:https://npm.cpami.gov.tw/NationPark/manasystem/news/files/news/5992dc8b-220b-4874-862a-afc7930a1699.odt



第一段的說明可以刪除,只需要填寫"內容項目範例"以下的內容。


隊伍基本資料: 按照你已經取得的入園證上面的人員資料填入,以及附上隊伍新的行程計畫,包含各停留點與各點的到達時間。

裝備:
根據你的路線,填寫適合的裝備,例如GPS、地圖、指北針、衛星電話或頭盔、繩索(若是申請路線有C+等級的話,這是C+行程的規定裝備)

隊伍人員經驗以及體能自我評估:
詳列隊伍人員過去的登山經驗、體能狀況,以及出發前的體能訓練計畫。

撤退路線:
根據你附上的行程計畫,制定你的撤退時間、撤退點以及撤退路線規劃,例如8:00前未到排雲山莊,或10:00前未到主北叉路口,則不會繼續前往北峰,以及如何撤退。

緊急事故處理計畫:
若天候不佳、團隊發生事故或高山症...等,將如何通報與處置,以及撤退。


留守回報:

根據你附上的行程計畫,制定你與留守人員預計回報的地點,以及預計回報的內容,通常內容為:目前時間、行程已到達地點、接下來預計方向,以及預計幾點會到達何處...等。

生態環境維護事項:
無痕山林或除了照片,不帶走其他東西之類的說明。


3. 與玉管處聯繫、更改入園計畫
在取得單攻的入園資格後,就可透過玉管處網頁上的聯絡信箱作入園計畫的修改。要如何找到這個介面呢?

很簡單,只需要選[入園申請]->[申請進度查詢]或[資料線上異動/取消入園],輸入完資料後,網頁上就會跳出一個對話窗,告訴你聯絡信箱的網頁在哪。或可直接點選下面連結:
https://npm.cpami.gov.tw/mail_1.aspx?unit=C951CDCD-B75A-46B9-8002-8EF952EC95FD

然後透過這個網頁,將自己隊伍的入園編號跟目的,以及新的登山計畫書包含在附件中送出,接下來就只需要等待玉管處的人與你電話聯繫。玉管處人員會跟隊伍的領隊確認所制定的入園規劃是否合理,以及撤退路線、撤退時間,確認你們隊伍會遵守後,然後協調後,就會直接更動你在玉管處的入園申請單。

所以他根據新的登山計畫更改後(非常快,應該幾乎是跟隊伍聯繫後幾個小時內就可以看到更新),你就可以上去網站確認是否有更新計畫了,然後此時再點選[入山證申請]的按鈕了,這各時候此入山證申請也會是申請新的申請路線內容送出。但若是你在跟玉管處更動路線前就已經按過[入山證申請]的按鈕了,那麼你就無法再透過入園網站重複送出入山證申請了。此時你會需要先將舊的入山證取消,然後必須自己手動到入山證申請網站上再度申請一次新路線的入山證。

這邊特別提醒,在你的登山計畫書中所提到的撤退時間與撤退地點,會由玉管處在排雲的人做控管,若是你於計畫時間內未到達,就有可能會被阻止上山。



三大國家公園的違規處理

官方規則:https://npm.cpami.gov.tw/news_4main.aspx?id=1544

三個國家公園都有共同的違規制度,一旦違反規則,就會遭到入園申請的停權,停權期間為半年到一年之間。特別是雪霸的登山口與山屋,通常都有志工進駐,所以也特別容易被檢查,或者各大登山口前或檢查站內未投遞入山入園證。

特別要提醒這一條規則:

1.未於預定入園日前1日取消上網自行註銷入園申請。

也就是"有申請入園、人未到,也沒有在入園前一日自行上網取消入園"者,會被停權半年,特別是即使已經宣布海上颱風警報或陸上颱風警報的情況下,尚未入園者若不打算入園,仍然需要自行網路上取消(入園證第一日的前一天可網路取消),若已經到了入園當日,則可去電國家公園管理處說明取消原因、請對方註記入園取消,否則你一樣會被作為違規處理的。


這是非常多新手或不熟悉入園規則的山友會犯的錯,一定要注意。況且提早取消入園,也能提早釋出入園名額給其他隊伍,入園名額不好搶,就請大家將心比心吧。:)



2019年9月23日

【歐洲/TMB白朗峰大環線】來看看國外的避難型山屋




圖片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19496

如果今年有在關注台灣山岳的新聞,可能就會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政府決定要修建某些百岳上的老舊山屋了。相信這件事情,有很多山友很興奮,畢竟,有些山屋真的已經老舊到門板都關不起來了、甚至幾近於危樓的狀態,但有些山屋雖然已經興建許久,不過以目前觀察來說,似乎還堪用(?,比起整建這些山屋來講,我認為也許先短期的改善山屋周邊的環境,譬如水塔設置(有很多營地其實很缺水源,這也會增加縱走的風險)、營地增設或者是貓坑的設計...等,能更快速的滿足現階段多數山友目前比較緊急的需求?

當然,也有很多山友不看好這項政策實施,認為一旦山屋重新修建,山屋那表面上美好舒適的樣子,就很有可能吸引更多的登山觀光客來搶山屋或製造山裡面的髒亂。

聽到這件新聞,我其實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終於被政府聽到山岳界的聲音了。以我一年約在國外健行兩個月的頻率來說,老實說,我覺得台灣的登山環境並不好,這是我以前只在台灣登山時沒發現過的,甚至以前的我,還會自滿自己能背重裝、刻苦耐勞的走完這些路線....Orz。

以這次我去TMB健行來說,我偶爾會跟路上認識的外國朋友推崇台灣的山,說我們這座小島上有滿滿的山,而且很多山都具有它的特色,可是,一旦真的要推薦一條路線給他們,我卻無法想起哪一條路線比較適合,因為一想到台灣的那些山屋,跟我在TMB上所見的山屋與營地周遭環境....實在差距太遠,完全可以讓他們來一趟就破壞了想像。相較起來,台灣的山屋,在國外的人眼中,看起來真的有種....難民程度的感覺。(依照我認識也很常在國外健行的朋友說法,他覺得台灣的山屋,對國外的人來講根本就是儲藏室,大概沒有外國人可以理解為什麼儲藏室的入住名額也要搶....指奇萊稜線山屋...XD)

這就是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台灣的山友,這麼怕台灣的山屋變得美好舒適?因為看起來太美好,會有更多人、甚至外國人會一起來搶入園名額,這樣我們還期望自己能走出世界嗎?因為看起來太舒適,所以會有更多的登山觀光客上山,可是實情是就算沒有舒適的山屋,還是可以依靠協作、跟團一路無腦的舒適走不是嗎?期望山上的山屋維持原樣的糟樣子,可是我們就不會希望自己的家維持一樣破爛的狀況,更不用談帶朋友到這樣的房子住吧。

美好的山屋也不代表帶來的就是絕對的破壞,小溪營地在大家大肆紮營後,周遭的環境又是如何?以TMB沿線來說,雖然有相較比台灣山屋更美好的山屋與營地,可是相對的,他們也有著比台灣更棒的健行環境,包括沿途水源設計、更高的公德心(沿線我也從來沒看到有人隨手丟棄的垃圾),以及嚴謹的山屋規則。住山屋,並不代表就是不具備山岳技能或山岳知識,這兩者間與時並進,並不衝突。

而比起這次新聞說要整建山屋來說,其實我更期盼的是,政府可以在山上興建更多的〔避難型山屋〕。以台灣目前的登山環境來說,有很多號稱是避難山屋的,但一樣都是有分配床位的山屋,雖然名稱有避難,但現今實質卻不是為了避難用途而設計的。

在這邊,我想讓大家看一下我在TMB健行時看到的避難型山屋。






上面兩張照片是我在TMB第三天健行時,在森林裡面看到的山屋,一開始其實我以為它的作用,是類似於台灣登山時休息涼亭的概念,山屋裡面的長相,大概有點像是台灣的公車等待亭那樣,也就是裡面的周圍就是圍一圈凳子,讓人可以坐下,空間大小大約是台灣山屋床位三個(第二張用人當比例,應該可以感覺出山屋大小)。

直到另一天,我才真正感受到這個避難山屋的好。

TMB的Day 4 那天,因為天候不佳,我們這天一早的行程必須從海拔1,700公尺左右的山屋、跨過一個海拔約2,550公尺的隘口,到另一邊海拔1,550公尺的山屋,由於整路都在空曠的稜線上,當天早上一直下雨、大霧,且風勢很強,雖然是在夏天,但整路出發直到我走到2,550公尺的隘口時,我的手其實都是凍的,當天的氣溫,個人認為應該有接近0度。因為怕太冷而無法產生熱能,因此整路除了中途會稍微停下來等後面速度比較慢的隊員跟上外,我其實一直都是沒停歇的狀態,甚至連停下來把水袋的水裝到隨身水瓶的停留時間都不想耗。



然後直到爬上了隘口,我發現了這間避難型山屋,我才進去把水袋的水倒到隨身的水瓶中,順便在山屋內避風。記得我剛剛說過的吧,其實這個山屋大小,只有三個床位的大小,但當時天候不佳的狀態,這間山屋內大概有擠了至少七八個人在裡面(包含每個人背負的背包喔,所以實際上應該可以擠進去更多的人)。有些人甚至是會進去躲一下風雨後,就讓出空間來給其他山友進入躲風取暖。

在這天、那種糟糕的天候下,我才發現了這間避難山屋的重要性,而且它也正巧的建築在一個非常容易遇到天候變化很大的地點,以供山友們遮風擋雨。

可是這卻是在台灣山岳環境中看不到的,除了廢棄、無法申請的山屋外,我們幾乎大多數的山屋都是被分配好床位的那種,跟入園名額綁在一起的,一般山路上、甚至縱走路線上,可供臨時性避風避雨的山屋,卻很少見。一旦談到這種類型的山屋,就會有很多人說你只要背帳上山,哪怕遇到這種天候,可是在那天、當下那種天候下,我想大多數的人大概都只會想快點走到下一個山屋、或走到非稜線的地方避風雨,而不是緊急搭帳吧,但意外卻往往很有可能就這樣發生。

再來,有人會談到山友的道德,因為不需要登記的山屋,就會有人想進去佔位住宿。不得不推崇國外這個山屋的設計,很像是以前我在登山課程學的概念,一旦你是處在避難的狀態下,就不必太過度考慮舒適性的問題,首要目的就是渡過當下的危機,所以其實像這種狹小的空間、進去只夠大家排排坐的避難型山屋,其實就已經非常足夠了不是嗎?

進步,是需要時間的,期望能達成其他國家在山岳中的成熟程度(山屋與每個山友都有維持山岳環境的公德心、山屋的進步程度,甚至是山屋還能提供多種服務的之類),這想法也許很棒,但這期望短期內卻是不真實的。

比起能夠增加入園名額與入住機會的山屋,為了減少山難的發生,這種避難型的山屋,不是我們現今更急迫需要的嗎?



2019年9月20日

【歐洲/TMB白朗峰大環線】事前準備(III):善用工具來規劃




依傍在山旁邊的山屋,真的很度假風啊

那麼,當初我們是怎麼規劃TMB路線要怎麼走的呢?老實說,雖然前一篇給了一張TMB環線地圖,但事實上光看地圖,應該對於到底要怎麼規劃每天停留的山屋、行走的距離,還是沒什麼感覺吧...,畢竟山有高有低,爬升陡降不同,難度就會差很多。

在此介紹一個網站跟一項手機App。原則上,只需要依靠這兩項工具,就可以完美的完成TMB的健行計畫了。(*⊙? ⊙?)y~ 不過還是建議要自己下載一個GPS APP喔,這樣才能邊看TMB的環線軌跡,避免走錯路了。


Tour of Mont Blanc trekking
http://www.autourdumontblanc.com/en/


這是TMB的官方網站,它非常的好用,設計也非常地人性化。首先先從它的首頁來看,在左邊的綠色框框中,有看到兩個圖案嗎?一個是逆時針旋轉、另一個是順時針旋轉。沒錯,這就是用來幫助你規劃TMB路線的工具。

那要怎麼使用呢?第一個下拉式選單,是選擇你計畫要出發的城鎮,所以你大概得先對環線上的小鎮有點概念,第二個選單,則是選擇你要出發的日期,接下來,你就要決定到底要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走了。一旦決定好,就只需要按下順時針或逆時針的圖像,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頁面。




當你按下後,就會看到下面這一頁。
沒錯,這就是當你從這個設定的小鎮出發後,在這健行方向(逆或順時針)會依序遇到的山屋。




以我的健行計畫來說,我一開始設定的出發城市是Les Houches,且方向為逆時針走,所以:

(1)顯示了我第一個會遇到的山屋是Gite Michel Fagot,山屋海拔是1000公尺,且它也提供了山屋的連絡資訊。

(2)顯示了我到達的這天山屋還剩下幾個可以預約的空床位。以我之前規劃的經驗來說,有些山屋會寫無法顯示床位資訊、請與山屋聯繫之類的訊息,通常這表示那間山屋已經沒有空床位了,或者是在那個時間內山屋並不開放住宿(我們之前預定時,發現有些山屋只有在冬季滑雪季時才開放住宿的),所以其實也不需要特地去與山屋聯繫了,趕快找下一間山屋就是了。

(3)標示你目前的出發點到達這個山屋所需時間。若你已經選擇了前一天的山屋,則此時的這個時間,用以表示與你前一天停留山屋的所需健行時間。

(4)關於這間山屋更詳細的資訊,例如你睡的會是幾人房的床鋪、山屋是否有提供Lunch Box、熱水或Wifi、或是否附近有郵局、銀行、超市之類的,甚至是要求你幾點前要到達山屋之類的訊息。當然也可以看看山屋內的設備,以及山屋四周的風景,用以決定是否要入住。當初我選擇山屋時,其實多數都放在考慮山屋四周的風景為主,有些人也可能會選擇比較靠近小鎮的山屋或旅館,所以看個人需求。

(5)則表示目前你已經選擇的山屋,每天選一處山屋後,就會被放入這個清單中,當然你也可以退回前一天的山屋、重新選擇。

利用這個網站這樣規劃後,你大概就會知道你每天需要健行多少時間跟需要健行的總天數。另外需要提醒一下,這網站上預估的健行時間,大概是屬於比較認真走的狀況,也就是休息的情況不能太長、也不能走得太糜爛。所以規劃山屋時,得考慮一下自己的健行習慣去安排,比較不會到最後每天都需要趕路。

最後預定完後,可以直接透過(5)的清單,一次就能跟所有預計入住的山屋預定住宿,這個網站會直接幫你算好你該預付的費用。因為每間山屋的入住規則不同,有些會收取全額費用,有些則是只先收一半,也有的山屋是不需要先付訂金的,總之網站幫你算好需預付的金額後,直接透過它網路付款即可,這真的是很方便,對吧~

要稍微提醒一下,最好是一次就規劃好所有山屋、一次預訂,因為透過這個網站訂房,一次的預定需要多付2歐元的預定費用喔,所以千萬不要一間山屋預訂一次。

這個網站還有一個非常好用的地圖,就是山屋地圖。
https://umap.openstreetmap.fr/fr/map/tour-du-mont-blanc-ccpmb-_206457#11/45.8902/6.9653

在使用前一項山屋時程跟預定規劃時,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問題,就是我之前說過的,TMB路線有分標準路線跟稍微比較困難的進階路線。前項山屋規劃時,光是告訴你從A山屋走到B山屋需要多少時間,其實你是不清楚山屋是在哪條路線上的。所以透過山屋地圖後,你就會知道每一間山屋是在標準路線上,還是困難路線上,如果你想避開困難路線,就可能要盡量避開去選擇困難路線上的山屋。以我們的規劃來說,因為出發前還不確定要走困難還是標準路線,也不知道當下的體能是否能夠應付,所以在選擇山屋時,都會盡量選擇在兩種路線交叉點附近的山屋,這樣進可攻、退可守。





手機App:Maps.me

還記得我說過我們在走TMB時,常常會因為當天的天氣或身體狀況來調整路線嗎?那我們是怎麼知道有哪些路可以走的呢?其實我們靠的就是Maps.me。

在Maps.me上,幾乎TMB上的路線,包括小路都可以查到,只有很少部分的路線是屬於Maps.me上面的地圖有標示,但其實現場已經是雜草叢生、不適合走的情況了,但這都可以當場觀察路況再決定要不要走。大部分的情況,只要是有標示路徑的,在TMB上也幾乎都可以看到相同的路線。

下面這張就是Maps.me的畫面,可以設定自己健行的起點跟終點,看起來Maps.me似乎會選擇一條最輕鬆的路線推薦給你。以下面這個搜尋路線來說,他推薦了一個走在公路旁的路徑,爬升或陡降程度可以比較小,但同樣的在地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同個區域有很多虛線,這些虛線就是這周圍可利用的山徑,也因此,通常我會把終點設在這些山徑上的某個點,然後再利用Maps.me來搜尋推薦的路線,畢竟走在公路旁的風景實在太無聊了。




除了查閱登山路線外,另外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我在前一段文中有講到,TMB官網上估計的健行時間,其實是有點緊湊的,所以我通常會將同樣的路線再使用Maps.me去查一次,看看Maps.me上估計需要走多少時間。通常Maps.me上的健行時間會比較屬於慢慢走、可以邊休息的速度。所以可以用這種方式去評量自己的健行速度,以做為調整,也避免太晚到達山屋而沒飯吃了....XD

另外還有一個很好用的功能是,用Maps.me查路線後,它會顯示這路線的爬升跟陡降圖(建議當為參考資料即可,因為山路有可能比Maps.me上的更陡,但通常不會差異到太大),所以你就會有心理準備接下來要面對的路線難度有多少了。

再來,要推薦一個Maps.me上很有用的功能,那就是〔飲用水〕標示,如下圖。在某些地方會看到它地圖上有飲用水的標記,經我們實際走過的狀況來驗證,大概有80%的機會只要Maps.me上面有標示飲用水,現場就真的能夠找到飲用水。但其實有很多是現場有飲用水、但Maps.me上卻沒有標示的。參考這項資訊的好處是,一旦你確認今天的路線上哪裡可能會有飲用水時,你今天就不需要背負太多水上路了。








現場的飲用水,多半都像下張照片這樣,有一個明顯的集水槽,有些甚至是直接在冰河下面流動的溪水,其實有很多人是直接裝溪水來喝的,我自己也是這樣。但個人建議,在健行時,多多觀察四周的路況,在某些區域因為有飼養牛羊,所以當地的溪水比較有機會被牛羊的糞便污染過,所以要盡量避開那區域的溪水或者是比較低海拔的溪水喔。以個人健行11天的狀況來說,多半都會選擇距離冰河比較近的溪水,且喝了這些溪水後也沒有拉肚子過,所以感覺應該還算值得當參考的,哈。








2019年9月5日

【歐洲/TMB白朗峰大環線】事前準備(II):思考你的健行計畫


TMB環白朗峰大環線之行,在確定要出行時間後,也規劃了10天的健行日後,接下來就來看看每一天的健行安排。

到底是順時針、或逆時針走好呢?



既然是環白朗峰大環線一圈,自然就有順時針走,還是逆時針走的考量囉。

當初藉由環繞白朗峰一圈、以探訪白朗峰登頂路線的第一位登山家,由於他是逆時針走完一圈TMB的,也因此逆時針走法的TMB路線被視為標準走法,或者也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走法。據網路上的資料顯示,似乎他出發的第一個城鎮,是Les Houches,也因此從網路上爬別人的遊記時應該不難看到有非常多類似的出發點安排方式。但其實在這條路線上,逆時針或順時針走的人都有,兩個方向的走法,爬升跟陡降程度也相去不遠,所以兩個方向的走法,其實難度是差不多的。

而我們則是選擇了逆時針走。當初我會選擇一樣逆時針走的原因,是因為我希望能夠一直在山路上遇到曾經見過面的山友。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逆時針走(以我個人在路上的感覺,大約有70%的人都選擇了逆時針走法),所以若我們選擇順時針走,等於只會跟多數的山友都只有一面之緣,但一起逆時針走,就有機會一起在路上聊天、了解彼此不同的文化。

事實證明,這真的是正確的決定。我們有時就會在連續三四天內,一直遇到曾經見過面的山友,這種很像朋友又見面的感覺,可以聊聊天氣、說說今天計畫要走的路線、談談這幾天的心得等等,這種感覺很舒服。但對有的人來說,也許安靜才是他想追求的,或者是跟大多數的人都不同方向走,則在早上的健行時,也相對地比較不會遇到其他山友,可以享受比較長時間的寧靜。所以到底要選哪個方向走呢?我想,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做選擇即可囉。


從健行計劃來看健行日安排

這張圖是當初出發前的健行計畫表。可以看出每天大多數的健行時間,都安排在 4hr 30min 到 6hr 30min左右,有某幾天必須要走得特別長,則是因為當初我們是在三月底才開始預訂山屋的,而那時有些山屋已經完全毫無床位可以預訂了,因此為了避免某幾天健行時間會被拉得特別長,我們後來則是一直調整每天前後住宿的山屋,盡可能地讓每天的健行時間能夠平均一點,才比較不會有某幾天特別疲累的狀況。


而第二張圖,則是我們實際走的狀況,可以發現除了我之前提到的,我們突然決定第一天就開始健行外(本來是打算搭火車到Les Houches,但後來因為看天氣不錯,決定用健行過去),其他本來就在規劃中的路線,它們的公里數跟健行時間有些也增加了。


時間跟公里數,若跟當初規劃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就是我們那天沒有按照標準的TMB路線走。

若你去下載TMB的軌跡檔後,就會發現裡面大概可分成兩種路線,第一種是標準路線,也就是爬升或陡降都會比較平緩一點的,也會比較靠近各個小鎮。另一種則是困難路線,困難路線的爬升或陡降,都會比標準路線稍難一點,但因為它會比較深入山區,也因此會比標準路線更容易看到一些不同的高山或冰河風景。

但其實除去TMB有標示的路線外,在這整個環線上還有非常多的小路可以走,所以,如果你對於自己的方向感或地圖判斷能力有信心,或者是有一定的健行經驗,其實也是可以偶爾繞去旁邊的小路走走,然後再接回標準的TMB路線上。但,需要提醒,這種健行方式會比較適合有方向感或有一定經驗值的山友,不推薦對山太新手的山友喔。之後我會談談如何決定要改走這些小路。

另外就是,若看過其他人走這條路線的紀錄,就會發現有很多路線,有些人會靠搭纜車或搭巴士去縮短健行時間,或略過比較陡的路線。而這次,因為我跟隊友都決心想要靠雙腳走完,所以全段路我們都沒有依靠任何交通工具,只靠雙腳。

尤其以第二天來說,我們從 Les Houches 走到 Auberge du Truc,這段路有非常多數的人都會藉由搭纜車到 Col de Voza 或 Bellevue纜車站後,才開始真正的健行,可是因為我們用步行上山的,所以爬升的海拔大約就比一般人多了700-800公尺,健行時間大概就多了兩個小時....,哈。而且這整段都是走在森林裡面的陡坡,所以其實是並不輕鬆。

一般可常見的規劃方式是,搭纜車跳過這段爬升,或者先跳過這段路,先搭車到後面的鎮開始走,等到健行到後面時,身體已經習慣這種長途健行了後,在健行日的最後一天再補回來。總之就是先苦後甘,或先甘後苦(搭纜車就是完全不用苦了XD)。

所以粗略地來看這個健行計畫,我們每天住宿的山屋是固定的,但中間的路線是如何走的,就很有可能每個隊伍都會差異很大。我們則是通常以當天的身體狀況,或者視天氣狀況,再來調整要走的路線,以免太早就把自己操到累掛了。

另外,有一點有必須思考的是,建議避免將每天的行程安排得太滿。相信有非常多的人很難有這樣長的假期去走這條路線,所以有些人也許會將每天的路程安排得很滿。但其實,若你多看過一些相關文章後,會知道在這時的TMB,偶爾天氣是不穩定的。

以我們來說,在11天的健行日中,大約每四天,就會遇到一次下雨。其中有一天幾乎是下了一整天的雨,另外兩天則是幸運的只有早上飄雨,下午則轉變為晴天,後來還遇上兩天,突然的寒流,天氣冷到像是台灣的入冬。

當你每天的健行日程安排得很滿時,那麼你就沒有機會讓自己在某幾天有多餘的時間休息或作為天氣不好的緩衝。多保留的時間,也可以讓自己多花點時間在小鎮上閒晃,或者也可以多一點時間去清洗自己的換洗衣物。所以以個人的想法來說,會建議每幾天就安排一天比較短的健行日比較好。


從地圖來看

以下用地圖來看我們每天停留的山屋。



在這邊,我一定要特別提醒關於如何閱讀這張地圖。當初我在規劃路線時,一開始我其實只有注意到這地圖上有兩種路線,

GR TMB:也就是標示為實線的紅線,這是指此路線為TMB的標準路線,也就是較為安全、稍微容易,也最容易遇到各國山友或山屋的路線。

Variante:也就是標示為長虛線的紅線,是指TMB中較為崎嶇的困難路線,較適合體力不錯的山友,當然也比較能看到漂亮的風景。但原則上最後都還是會再次與標準路線交會。

Hors GR:也就是短虛線紅線,是指這是TMB中的支線小路。這也是後來在上路後,我才赫然發現這地圖中藏有第三種路線,但也因此,導致我們在某一天不小心走了其中一條比Variante還要困難的支線。在之後Day 7的行程介紹中,我會再特別提醒,一定要避開Day 7這天的支線,因為若是登山技巧不夠熟稔,這天的支線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我的隊友因為是比較新手等級的山友,這天的支線讓他走到整個膝蓋摩擦破皮。所以在此特別提醒,若是計畫要走支線,一定要好好做功課、查資料,以避開危險。

在大概知道TMB路線的狀況後,接下來的一篇,我會再談談那要怎麼開始規劃呢?文章還在慢慢生產中...XD


最後附註

若有人找不到TMB軌跡檔的,可以再留言跟我索取喔。我這邊存有TMB的完整軌跡檔(包括上面談到的三種路線),也有自己這次健行的軌跡檔。




2019年9月2日

【歐洲/TMB白朗峰大環線】事前準備(I):決定旅程





來談談TMB環白朗峰大環線的事前準備功課:決定旅程的出發時間跟天數。

準備這條白朗峰大環線,難嗎?老實說,我覺得不難,這條路線已經在我的準備出發清單中放了很久了,只是我大約是二月多時才開始跟朋友討論到要去這條路線的,然後翻翻網路上的遊記,先觀察大家多半都是安排幾天的健行,最常見的大概就是七天或八天了,以及了解一下這路線的難度後,然後再決定我們要花幾天在這條環線上。在排定了健行天數為10天後,也就等於決定了整段旅程的時間為16天(含飛機、交通時間)。至於為什麼要安排10天在健行上(後來實際健行天數其實是11天),一開始其實是因為覺得既然是來度假,就要更加慢遊,花一些時間去享受當地的風情,所以不要讓每天的健行時間太長。至於後來健行完後,反而慶幸當初是排10天,原因會在後面旅程的介紹中慢慢揭開這個原因。

在安排這條路線時可以考慮兩個活動的舉辦時間,一個是AAA登山學院,另一個則是UTMB。






在霞慕尼Chamonix每年的夏天都會有兩個大活動,一個是AAA學院的登山課程,也就是Arc'teryx Alpine Academy,始祖鳥登山學院,這個時候,全世界會有很多的登山好手聚集過來,上課或被上課。所以好處是,這個時候可以遇見很厲害的人,也能看見背很厲害裝備的人,如果你在這個領域有一定熟悉程度的話,應該會很嚮往參加這個盛會。壞處則是住宿也有可能相對地更不容易訂到。以今年2019年來說,舉辦日期是7/4-7/7四天,所以包含前後幾天,都可以算是熱門時間。

因此一開始,我們選定出發的時間是七月中,避開了AAA登山學院的時間。

至於為什麼不選擇更早於AAA登山學院舉辦的時間,則是因為當初在出發前,我曾經去聽過趣健行(健行旅行社)針對這條路線的介紹,主講人談到這條路線在六月底、七月初步道上很有可能還有積雪未退的狀況,所以如果太早出發,可能得預備這個風險。而他們當初在探路線時,就因為選了六月底去,遇上積雪未退的狀況下健行,而意外的領隊踩到鏤空的雪坑而扭傷了腳。為了避免意外因素太多,而且跟我一起前去的隊友又不甚熟悉雪地狀況,所以,一開始就決定要在確定不會使用到冰爪的狀態下完成這條路線。

可是天算不如人算,後來嘗試在七月中安排10天健行的停留山屋時,發現有些山屋已經預約滿額、無法預約床位了,因此我們只好繼續討論了第二個日期。



接下來要考慮避開的另一個活動,則是UTMB,Ultra-Trail du Mont-Blanc,環白朗峰越野賽。以今年2019年來說,舉辦日期是8/26-9/1,因此調整我們的日期後,最終決定了旅程會在八月的第一、二個禮拜,因為UTMB勢必在前幾周會遇到來賽道練習的選手,想必越接近比賽時間,山屋也會更為搶手。

只能說,在避開這兩個活動下,我們嘗試排出了每天健行時間能夠比較均衡的方案,而最後,在當地健行的情況,是否如我們事前想像的那麼美好?後面會慢慢揭曉。:)



另外,暑假7、8月是TMB的健行旺季,這次我們決定要預約山屋的時間,大約是三月中才開始討論的,可是那時,我們就已經發現某些山屋比較稀少的小鎮,有很多床位都被預約光了,因此導致於我們必須在每天的健行時間跟停留小鎮之間取一個平衡。以個人這次規劃的經驗來說,我會建議有興趣去走這條TMB路線的人,可以將規劃時間提早到六七個月以前就先預約山屋,這樣不但選擇性比較多,另外也不會導致某幾天的健行時間特別的長。
像我們這次發現因為太晚訂,使得某些能夠比較順路的山屋已經沒有床位了,導致於某幾天必須要特別繞路、或趕路,才能按照計畫健行,這樣如果遇到天氣不好的健行日,也會比較容易增加健行的風險。

至於健行天數,我們安排了10天,實際健行則是11天,多出的一天是因為本來到達Chamonix那天,是打算搭火車到Les Houches的,但因為當天看到天氣還不賴,於是我們臨時決定用走路的方式前往Les Houches。而剩餘的10天健行日,其中有幾天會比較精實的走(大約是7-8小時),有幾天則是走的路程比較短(約5-6小時),個人覺得這還算是一個剛好的天數。短時數的健行日可以給疲累的身體作為緩衝日,也可以避免若在路上遇到不佳的天氣時還得趕路的狀況,每個人規劃的想法、體能都不同,健行天數可以斟酌自己隊伍的狀況或路線來安排,那麼就是對自己最好的天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