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台灣/探勘】南湖西稜出南湖溪看飛機O型縱走

 *

探勘路線 - 南湖西稜看飛機

天數:2日(一般速度約需走3-4天)

成員:卡卡、宥任、賽門

等級:探勘難度B+(需有找路、選路技巧、與通過危險地形的能力,暴露感很高的路線)

成員經驗:均老手,百岳95+、多條中高級探勘路線經驗

體能需求:C(走兩日的情況下)

GPX下載處:20221119 探勘路線 - 南湖西稜看飛機O型縱走




行程:

Day 1: 勝光登山口-南湖圈谷

Day 2: 南湖圈谷 - 南湖大山 - 南湖西稜 - 飛機 - 南湖溪 - 接回傳統路13.7K - 勝光登山口


▲ 遠方稜線就是南湖西稜

先講結論

走兩天的話,大概就是一生一次的路線了吧,暫時沒人想再去惹 XD。大略的來說,路線中間有些部分的風景很鳥,不太吸引人,而且路況沒預期中的好走。而我,不想再去的原因是,這條路線,讓我爬山人生中第一次爆掉了!跟兩個上河 0.4速度的隊友走,我真的好辛苦~~ QQ


地形

第一天行程主要是傳統百岳路線,靠體能撐起來即可,不需要具備過特殊地形的技巧,本隊上河 0.7 到達圈谷,不過我會建議你至少要是上河 0.6 的狀況下能走起來有餘裕的體能狀態會比較好,才能為第二天的行程保留一點體能。





第二天行程開始,路線從圈谷往南湖大山、再往西稜下到飛機殘骸處。

西稜就過去的紀錄來看,大家普遍將西稜分成了四個斷崖,因為中間有幾個我覺得不太好區別(可能看起來就像比較大的落差而已),所以最後我只記錄比較大的三面斷崖,而最後一個(第四個)是高度落差的橫渡。

第一個斷崖,大約在海拔H3710M處,踩點明顯,小心選擇踩點行走即可。

 幾個斷崖中途的路況大概就都類似這樣,有點像是奇萊北壁下屏風(無繩版)

 第一段斷崖算是小心選好踩點即可,沒有太大的通過困難

 第一段斷崖,直下跟邊坡


第二段斷崖,大約在海拔H3640M處,第三段斷崖,大約是在H35800M處。

其中以第二個跟第三個斷崖最為危險,如果要以傳統百岳的角度來說明這條路線,那我會說大概就是奇萊北壁下屏風的地形,只是是沿途都沒有繩子的狀況,而我所說的第二個跟第三個斷崖,等級差不多就是沒有架繩、且距離較長一點的品斷的概念(不是V斷),但不要以為那簡單、就架繩就好,現場很多都是風化的小碎石,跟不穩定的大石。感覺如果整個人的體重受力之下,石頭就會移動,因此架繩有可能反而會增加危險,需考量這點風險,而植披嘛,就更不用說了,有些點連手要找幾根抓都很難,更是無法拿來當架繩點。所以雖然我們有帶繩,考量安全之下(因為沒有安全的架繩點),最後都是徒手通過。

而因為第二段跟第三段的落差都比較大,三人隊伍中又以我身高最沒具備優勢,所以都讓身高高的隊友往前探踩點,然後我再慢慢龜下斷崖...QQ。本來斷崖中段還有考慮請隊友幫我做人包分離,以策安全,後來想說這樣不知道要下斷崖下到哪個時候,就乾脆大家全都重裝直下斷崖了(網路上過去的紀錄,有很多人都會做人包分離,所以要走這條路線的人還是需要考量自己的能力)。


             第二段斷崖,往下了一段後再由下往上看,可以看出幾乎沒有什麼植披

  第二段斷崖,由上往下看,幾乎都是無法直接看到踩點的狀態

 第二段斷崖底部,底下的隊友看起來有點遙遠XD

第三段斷崖,整段大概都80度的陡度,這裡是斷崖的上段,隊友問我要不要坐下等前面的人下完斷崖,免得腳抖太久XD

▲ 第三段斷崖的中段,空間有點窄,正下會卡背包,不要懷疑,現場看起來就是這麼陡


▲ 回頭看第三段斷崖,靠杯陡,有些落差到我都快踩不到踩點(紅色標示是我們走的路線)

另外以行進方向來講,從南湖大山一路往西稜下,或往上走西稜,也必須考量。我們的行程是選擇往下走,這種走法的好處是可以省力,畢竟不需要向上攀升,但恐怖程度就會比較高,如前段描述過,全程無繩,加上很多都是風化的岩石碎片,以及往下的方向時踩點會比較難看清楚,下降時也需抓好踩的力道跟探腳點,不可失誤的準備需要比較高,畢竟往下一滑,可能就不知道跌去那兒了。往上攀的話,體能的需求相對比較高,但正面看抓點會比較清楚,看得到、踩得到,就會安心一點,只是很多都是非常大落差的單腳爬升,有些落差我都得靠背面下的方式才能踩得到腳點,可以感覺往上爬的話每一腳應該都會很耗肌力,因為我們因為是往下,所以只需要跟隨著地心引力放下體重、選好踩點即可。但我得說,往下走的暴露感很重(看了會懷疑真的從這邊下的那種XD)。

以西稜這條路線來講,出發前我大概看到快10篇的紀錄,都是選擇往上走的方向,沒有一篇往下走的,可想而知往下走的心理壓力,更尤其幾乎無法架繩的路況,很難確保安全,走這路線,每個人最好具備獨自通過斷崖的能力,因為隊友能幫你的真的不多。也因此,這條路線,出發前我很難抓出一個比較好的行程估計,因為沒有跟我們一樣是從西稜往下的行程時間可以參考。

至於第四個注意點,則是一個隱藏在樹林內的高度落差,大約在3450M左右,但樹下都是爆炸鬆的鬆土,陡度大概有60-70度吧。一開始一大段是為了腰繞過這段高度落差的邊坡橫渡,踩點很小,而且很多都隱藏在小芒草中,看不太清楚到底是實心還是空心的踩點。橫渡完後,然後就是直下爆鬆的鬆土、推到溪谷。這邊提醒要挑對稜線往下,因為隱藏在樹林內,有些稜線其實非常的瘦小,又加上是很陡的鬆土,所以選錯稜的狀況下,有可能會變得異常難走跟很難下到南湖溪邊。害怕走鬆土的我,走上坡是不會怕,但這種邊走邊滑、又地基不知道穩不穩的下坡,我整個走到變龜速...QQ。

最後過完斷崖、看到飛機,想說後面都是大家紀錄上走的路線,而且紀錄上還寫到綁了一堆布條,理論上應該好走很多了吧(自己講),結果....這根本就是個誤會!

從飛機殘骸一直到快到南湖溪時,有一段要從平緩的稜線直接陡下下切到南湖溪溪谷,為了偷吃步、想走比較短的距離到溪邊,我們選擇直切的方式、直接陡下到雙溪匯流口,沒有按照普遍大家軌跡切的方式走,一般記錄多半是先切到南湖溪左股比較上游的地方,再沿溪谷走到匯流口。結果我們選的這段,又是爆炸鬆的鬆土,加上一路差不多都在 70~80 度的邊坡,邊踩邊往下墜,本來已經是一副輕鬆的態度在走這段路,完全沒預期到這段路況會這樣靠杯。切下南湖溪之後,大家都對那種選擇南湖溪邊紮營、原路來回去看飛機的行程感到不可思議,這種是最多人安排看飛機的走法,最安全、也不會經過太危險的地形,只是風景比較鳥一點XD,但,這種鬆土坡,真的走一次就覺得夠了,竟然還是走來回....Orz。

最後從南湖溪切回傳統路就是陡陡陡,陡到令人想哭的陡度,是安全的松針路線。然後,在這邊,邊走邊跟隊友聊天的時候,就撿到了兩支鹿角,真是神奇,在這麼多人走的地方也能撿到欸。

▲ 路線概圖,斷崖只有概略的標示出位置,不一定完全正確


走完的感想

老實說,這個行程,斷崖的部份讓我覺得很刺激、很好玩。最近幾個探勘行程,都遇到必須通過暴露感很重的地形,越走反而越得心應手了,意外地這次過地形,我順手多了。

只是,若你想走跟我們一樣相同2天天數的行程者,我會建議至少體能要準備到上河 0.6-0.7能輕鬆駕馭的狀態,否則可能就要再拉長天數。以過去的紀錄來說,我常看到大家都是至少安排個3天或4天的走這整段的,但天數拉長一樣不會輕鬆太多,只是至少可以沒有行程的時間壓力。這次我們走兩天,第二天的斷崖我們通過的速度比預期的快,卻卡在我中間幾個爛地形和爆陡的陡上速度過慢,所以第二天很晚才走出來。體能不夠的情況下,真的會走得很辛苦,這次我第二天還走到爆掉惹,最後真的是靠隊友Carry我~ QQ


後話

其實我看地圖時一直覺得這條應該是南湖北稜才對呀,但大多紀錄都稱這條為西稜,後來來看,感覺是從相對圈谷的角度來看稜線的,而我原本以為是會從南湖大山的方向看出。這算是一種第一次以西面的角度來看圈谷的南湖旅程吧。

▲ 從西稜的方向看圈谷


2022年7月13日

【登山/知識篇】買黃金可以保值,買黃金大底也可以嗎?你所不知道的 Vibram

 *

【黃金大底可以吃嗎?】

如果,買黃金可以保值?那買黃金大底也可以保值嗎?

Vibram 黃金大底,相信有許多人聽過這名詞,但可能並沒有那麼清楚它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如果沒聽過,沒關係,你可能會聽過 V 底、或者黃金八角底?再沒聽過,那你可能至少曾經在登山用品店看過下面這張圖片?

然而,這幾個不同的名詞以及下面這個黃金八角圖案,其實都是用來泛指使用 Vibram 這間公司所產生的橡膠而製成的鞋底。

有很多人一直誤以為黃金大底是指某一種特定的鞋底材質,所以常常用一句話來形容:「黃金大底有夠滑」來作為他們對黃金大底的認知,但這誤會可大了。認真說起來,黃金大底只不過是用來泛指Vibram公司所生產的鞋底材質而已,而真正的材質組合卻有高達四、五十種以上。


▲ Vibram 的品牌標誌

【關於Vibram】

有些人一直以為 Vibram 是一間專門販賣登山鞋的公司,但其實 Vibram 是一間以橡膠生產為主要營運項目的義大利廠商。而這間公司的核心業務之一,就是生產各種不同比例的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的製品,以製作適合各種不同場域的鞋底使用。因為以 Vibram 生產的橡膠來製成鞋底的廠商超過千家以上,因此在各家廠商的各式鞋款的鞋底中看到 Vibram 的八角圖案 Logo,就會是一件很常見的事了。


【Vibram 的歷史】

而 Vibram 這間公司的起源呢?故事的一切,源自於它的創立者 Vitale Bramnni。

Vitale Bramnni,Italian Alpine Club 成員之一,也是位登山嚮導。在 1935 年這年,Vitale Bramnni 帶領一組登山隊,在前往阿爾卑斯山的 Mount Rasica 攀登時,遇上了大風雪,當時其中的六個隊員因為無法及時下山而最後導致了凍傷死亡,事後 Vitale 認為有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當時的登山鞋都太過於笨重才導致的,因為在那時的登山鞋都是使用釘上鋼釘的皮革鞋底所製成,而在攀登的過程中,如果遇上較陡峭的地形時,就會需更換成毛氈底的鞋,這種鞋可以防寒與防潮,可是卻有一個致命性的缺點,那就是當它遇到低溫而凍結時,就反而會變得非常濕滑,因而會導致下山時無法安全且迅速的下降。

▲ Vitale Bramnni 的圖像


因為這個悲劇,Vitale 開始致力於研發新一代的登山鞋鞋底,於事件後的 1937 年,終於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雙的橡膠鞋底,而他與 Ettore Castiglioni 穿上更換成橡膠鞋底的登山鞋親自測試,最終登上了 Pizzo Badile的西北壁。直到 1958 年才正式的以自己名字前面的幾個字母命名,Vitale Bramnni,申請了 Vibram 這個專利,從此而開始 Vibram 鞋底開始取代過去的鋼釘鞋底,展開了 Vibram 在登山史上的一個新的篇章。

之後,在 1954 年時,一支義大利的登山隊伍,穿了以 Vibram 鞋底所製的登山鞋登頂了世界第二高峰 K2,而這次的成功,證明了 Vibram 鞋底在高海拔的狀態下仍然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Vibram 鞋底】

而 Vibram 鞋底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主要在於它對各種橡膠鞋底的混合比例。

Vibram 所採用的橡膠,內容包含了天然橡膠與合成橡膠。天然橡膠是從橡膠樹上採集而來的,特性是具備有較好的彈性,而合成橡膠則取自於石油,特性為較為耐磨。

Vibram 會根據不同的應用用途而採用不同的橡膠化合物比例去製成鞋底,因此每一種鞋底款式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性,譬如有著不同的彈性、密度、硬度、防滑性、防磨性等,以確保這個鞋底可以讓使用者在進行不同類型的運動時擁有更佳的表現。因此,即使各式鞋款都號稱是用了「Vibram 黃金大底」,但實際它們在功能性上也是有所不同的。

但,是否使用了 Vibram 的鞋底後,就可以保證我們在登山時可以有最佳的表現嗎?這可不一定。


【鞋底 X 場域 X 刻痕設計】

簡單的說,Vibram 所產生的不同比例橡膠鞋底,是為了提供不同程度的摩擦力、防滑性而設計的。從 Vibram 網站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從 1984 年起,幾乎每兩三年 Vibram 公司就會推出一種新橡膠鞋底科技,以提供適用在不同的活動場域。而至今,從網站上可以看到它製作提供給不同類型活動的鞋底,就高達有 38 種之多(據說超過50種,只是 Vibram 網站並沒有全部都列出),範圍包括適合休閒、健行、登山、越野、雪地、攀登,特殊工作場域,甚至是赤足與環保鞋底...等。


▲ Vibram 各種不同比例的橡膠製品


且各家製鞋廠商除了會針對設計的登山鞋用途採用不同的 Vibram 橡膠材質外,也同時會有不同的鞋底刻紋設計,譬如登山用鞋的刻紋通常會設計得較複雜且深、且刻痕方向多變也能提供較好的咬地力,健行鞋的刻紋通常會略淺,而休閒鞋則會是更簡單的刻紋設計。甚至有些廠商還會根據鞋底的不同部位採用不同的刻痕與材質,譬如讓有些部位可以採用較高防磨力、或支撐性的材質、有些部位則採用能提供較高抓地力的刻痕。

原因在於登山時的地形較為複雜,可能多碎石、樹根、泥土,需要能讓鞋底的齒痕盡可能的與地面增加接觸面積,才能藉此增加更多的摩擦力,或者可能因為需要負重或地形崎嶇會需要比較高的支撐力,以輔助足部的肌力,而休閒鞋可能多半使用的場地都在城市或平面的道路上,因此更平面的刻痕與更柔軟的材質,反而才更能增加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增加鞋底的摩擦力。

甚至是同樣以登山鞋來講,若是穿了硬底的登山鞋去走磁磚平面或是溪谷中的平面石頭,就會使得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最小(等於是只有鞋底刻痕的平面部分才會與石頭的表面有所接觸),而防滑力最低。但軟底的登山鞋卻會有助於增加鞋底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因為能夠改變刻痕形狀而較貼合地面),進而也增加了摩擦力、增進了防滑程度。

這樣說來,是不是軟底的登山鞋會比硬底登山鞋好?這卻不見得,因為相較起來,硬底的登山鞋可以提供一個比較好的支撐性,可以透過僅僅一個類似食指尖端細小的石頭踩點就可以協助穩固住整個身體的平衡,而這卻是軟底登山鞋無法提供的支撐。這也是為什麼通常重裝行程會比較推薦穿硬底的登山鞋(因為除了體重的負擔外,還有過夜裝備的負擔)、而輕裝或越野行程反而會比較推薦軟底的登山鞋(但近幾年輕量化觀念的盛行,很多人的重裝可能會跟過去的輕裝重量差距不大,因此也會有人直接穿軟底的登山鞋走過夜行程,這同樣也要端看於每個人足部的肌力強壯程度)。

因此可以知道,沒有一個可以稱之為全方位的鞋底,越軟的鞋底可以提供比較好的地面貼合度、增加較高的防滑性,但相對的鞋底防磨損能力就會較差。較硬的鞋底可以提供比較好的支撐力,但踩踏在越平面的地面上就會缺乏了摩擦力而感覺滑到不要不要。

不同的鞋底設計、鞋底刻痕,都會有它適合的場域,而止滑與耐磨,無法兼具,這一直是在挑選鞋底時最需考量的課題,穿錯了鞋子則可能會得到了反效果。鞋子本身的設計,可能並沒有問題,而是在於你不夠了解自己的需求,以及鞋子它的適用場合而已。

【硬底鞋?軟底鞋?どっち?】

在買登山鞋前,首先你會需要先了解自己的登山需求、了解不同材質適用的環境,然後設定自己的目標鞋底材質,再開始去選鞋款。這裡說說硬底鞋與軟底鞋的差別。

硬底鞋
優勢:
-鞋底越硬,對足弓就能提供較好的支撐性,只要有一個小小的踩點(譬如尖銳的石頭)就可以讓人踩上,登山者踩這類的地形時可以較具有全身的穩定性。
-比較不會感覺到地面的小小起伏(譬如很多碎石),長久行走後,足底肌肉比較不會感到疲憊。
-越硬的材質,防磨損程度也會越高,因此也比較不會很快就需要更換鞋底。


▲ 接觸面積小,但因為材質硬、鞋底不會變形,所以比較不會感受到地面的凹凸不平感
 

缺點:
-通常適應期會比較長,不只是鞋底,鞋子的表面通常也都會比較硬,比較難以符合不同人的腳型。
-較不適合走在濕滑或平面的地形,因為跟地面的接觸面積過小(只有鞋底的平面部分會貼合),使得摩擦力過小而易滑。
▲ 接觸面積小,因此跟平面的地面反而摩擦力也很較小,較容易滑


軟底鞋則是相對於硬底鞋,互相成為對方的優缺點。

優勢:
-相對於硬底鞋,因為鞋底柔軟、鞋面通常也以比較軟的材質搭配,通常適應期會比硬底鞋短。
-有較高的抓地力與防滑力。因為鞋底與刻痕都可以比較貼合所行走的地面,當接觸面積大時則可以增加越高的摩擦力。
缺點:
-因為鞋底軟,所以對於地面上的碎石或稍微起伏,就會比較明顯感受得到,因此足部的肌肉也會比較容易感覺到疲乏,相對的穿這類鞋款,足弓就必須要比較強壯以提供支撐力。
-越軟的鞋底材質,同時相對地與地面的接觸點也越多,磨損的速度就會比硬底鞋快。
 ▲ 軟底會因為重力壓下來,使得鞋底改變形狀更為貼合地面,進而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


而除了思考軟底、硬底之外,另外就是還需要考量鞋面的材質是合成或動物皮革之類的問題了,這也會關於乎鞋子的保養、透氣與防水能力。


▲ 近幾年有些廠商開始會在鞋底的 Vibram 標誌旁標示所使用的 Vibram 材質,但並非每家都有這樣的規則可循


而 Vibram 的材質也只是一種挑鞋的方式之一,只是因為 Vibram 的標示型號很多,除非自己很熟悉 Vibram 的各式材質,又或者,各家鞋廠也會自己開發其他材質或使用其他廠商的鞋底,譬如德國 Continental(馬牌橡膠大底)也一樣被運用在登山鞋款上(根據香港的某篇鞋測,顯示 Continental 的溼地乾地防滑能力評比分數比 Megagrip 高,但防磨能力則略低)。

如果覺得很難知道鞋子到底是屬於硬底、軟底或什麼樣的適用場合的,最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用手去凹鞋底就知道了。硬底鞋通常很難凹出彎度,譬如雪季用鞋,而越軟的鞋底就會很容易折彎,譬如越野鞋。這就是為什麼通常雪季需要上冰爪的用鞋會要求使用硬底鞋,而不能使用軟底鞋、甚至雨鞋,因為一旦在雪地踢踏後,軟底鞋就很有可能因為幾次的踢踏、鞋底彎曲,而直接脫離了冰爪,進而造成雪地攀登的危險。


【知識,才是真正能陪伴我們長久的最佳夥伴】

希望這篇知識分享,會有助於大家更了解登山鞋鞋底,不要以後再看到 Vibram 標誌的登山鞋鞋底後,就直接覺得:"喔,黃金大底喔,穿上它去爬山一定會滑到不行"。

但其實 Vibram 也有針對濕滑地形設計的材質,譬如這幾年很常談到的 Megagrip,就是一種在溼地與乾地之間嘗試找到一個比較好抓地力、與耐磨平衡的材質(據部分資料顯示,抓地力比一般登山鞋款高出約33%), 單純用 Vibram 標誌來判斷鞋子滑不滑,其實沒有很正確的喲。

當然,除了選一雙對的鞋子,登山者個人的登山技巧保持持續的精進,也更為重要囉。: )

參考網站:Vibram 官網

 *

2022年6月15日

【登山裝備/鞋測】一雙讓你馳騁山裡的 TEVA GTX Megagrip 登山鞋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鞋測的源起】

我熱愛登山,但比起傳統路線的高山縱走,典型樹根多、泥土多、落葉多又濕滑難走的郊山、中級山,可能才是我比較常出沒的地方。很多人都認為這種地形穿雨鞋才是王道,只是,冬天穿雨鞋尚可以保暖就算了,但其他季節穿雨鞋則更加感覺到身體也要跟腳丫子一起發熱了。

過去走郊山、中級山行程,我通常都習慣穿雨鞋上陣,但近幾年,Megagrip 黃金大底的登山鞋款頗受好評,尤其強調這類材質的鞋底具有耐磨與更好抓地力的特性,可以讓登山者多功能、多場域的應付濕滑地形,更讓我有了轉換鞋款的意願,當然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前述談到的穿雨鞋登山實在太悶熱了。

而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除了具備 Megagrip 黃金大底的特色外,也同時具備了傳統登山鞋高筒的設計,以及在表面採用了防刮的防水牛皮與內襯採用的是襪套式的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這樣的設計感覺更適合一試。


【關於TEVA】

大多數人對於 TEVA 這個品牌的認識,可能多半都是從他的運動涼鞋開始,但其實 TEVA 也推出不少款式的登山鞋,有些鞋款的設計甚至是在城市中搭配日常穿著,也不顯得突兀,充分顯示 TEVA「生活即戶外,戶外即生活」的設計精神。與此同時, TEVA 的品牌核心價值也充分地呈現在各種鞋款的設計上。

TEVA 品牌的核心價值在於「環保永續」,主要理念是期望當我們為了遠離都市而進入野外世界的同時,也希望我們最後在戶外留下的會是在沙子上、泥土上的足跡,而非產品產生過程中的碳足跡,因為我們無法知道我們在戶外的活動會對野外造成多大的影響,也因此更堅持去使用「可回收」與「永續材料」來製作產品。而目前 ,TEVA 在其產品的織帶上,皆使用的是 100% 透過寶特瓶及布料混紡的回收、再製而成的再生織帶。本篇文中鞋測的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則是一雙表面採用符合 LWG (Leather Working Group 國際皮革非營利組織,參考附註1)認證過的防水牛皮製成,用實際的行動支持協助環境永續發展的組織。在滿足我們想向戶外探訪的慾望之下,同時也對環境盡一份心力。

(參考來源:TEVA永續環保


【與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第一次見面】

選一雙合適的登山鞋時,你最在乎的要素是什麼呢?以我來講,除了這雙鞋對於不同登山地形的支援程度外,另外就是考量這雙鞋的適應期需要花多久時間。

TEVA Grandview GTX 這雙主要的定位是在登山鞋,但它除了具備有登山鞋高筒、以及以 TPU 支撐系統來增加足弓部位的穩定性外,也同時具有越野鞋鞋底的適應地形能力。通常我們在轉換不同的登山鞋款時,會耗費一陣子的換鞋適應期,才敢真的穿上它去走正式的登山行程,但這雙鞋卻不需要花那麼長的時間,因為 Megagrip 黃金大底的材質使得鞋底比起傳統登山鞋還更為柔軟,而鞋面上柔軟的透氣表布也使得腳部更容易適應鞋型,再加上使用 EVA 發泡當中底與可拆卸式的 PU 鞋墊,更增加緩衝避震的能力,更能縮短穿鞋子的適應陣痛期。

6620f3a97e9ffdd6390cfc62a1dda2ca.jpg

▲ TPU 支撐的系統,以增加足弓部位的穩定性;側面的防刮、防水牛皮也更顯露出質感

aec0521983890dafe912b4a4eff2487e.jpg

▲ 內部藍色底部為減緩衝擊的可拆卸的PU 鞋墊


在基於鞋測的目的下,於是,我與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第一次見面,就是一個傳說中泥濘到不要不要的逐鹿卡保樂佩組合 O 型,完完全全是一趟可以玩泥巴的中級山行程。


【TEVA Grandview GTX 鞋測行程 #1】

行程:逐鹿卡保樂佩組合O型縱走

日數:單日

難度:中級山B級

行程資訊:15.73 公里

行程總爬升:1,581 公尺

行程總下降:1,570 公尺

行走速度:大約上河 0.8~0.9

路線描述:熊空車站→組合山(熊空南山)→樂佩山→卡保山→逐鹿山→回到熊空車站

軌跡下載:逐鹿卡保樂佩組合O型縱走

其他資訊:部分路段可在健行筆記找到資訊 逐鹿卡保O型 

▲  路線爬升圖 - 逐鹿卡保樂佩組合O型

▲ 路線地圖 - 逐鹿卡保樂佩組合O型


天氣描述:出發的前幾天已經連續下雨多日,行程當天無雨。

行程:

逐鹿卡保樂佩組合O型縱走這條路線,完全符合一條傳統中級山的地形,有螞蝗、落葉多、樹根多、泥土多並且濕滑(一般中級山該有的,這路線都有XD),這次行程前,還遇上了第一次的梅雨季鋒面,連續下雨下了三四天,直到前一天才開始漸漸沒雨。考量前幾天的天氣狀況,於是決定從比較少人走的樂佩山登山口出發,往逐鹿山方向下山,以避免下坡的路徑難走。

從登山口至組合山這段,因為有比較多人跡,因此路線是比較寬敞清楚的,而組合山開始往樂佩山,則比較偏中級山地形了。大多數的山友來這區域登山,多半都只會安排組合山、樂佩山一起走,或者是逐鹿山、卡保山一起走,也因此使得樂佩山至卡保山這路段,完全陷入了一種很少山友走、路徑不明、叢林穿越的狀態。

不過得特別提醒,這條路線是四座中級山山頭一次滿足,屬於中級山稍難的路線,須斟酌自己的體能安排。


▲ 一開始從登山口到組合山的路徑,都還算是寬敞好走

57871a9a8714926c2bebfe88939d539d.jpg

▲ 只是偶爾還是會有小溪流需要藉由踩踏溪石越過的狀況,但因為有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可以讓人安心地行走,不需要擔心萬一沒踩好而濕掉

▲ 路途中,別忘了抬頭,偶爾會有機會遠眺超尖的樂佩山

▲ 部分路徑上被覆蓋了一堆落葉,除了需要找路徑外,當然應付濕滑落葉的路況,在中級山行程中更是一項必要的心理準備

▲ 樂佩山到卡保山之間的路徑,人跡少到完全得在草叢中鑽來鑽去,因此這段不會像一般中級山那樣都是寬敞好走的踩點

▲ 如果我沒說路在哪,我想可能沒多少人看得出來...

▲ 中級山的美妙之處,就在於這些山中會突然冒出來的小精靈群

▲ 陡上陡下的地形,難免會遇到需要攀繩,能夠踩穩會比依靠那些經年累月在戶外日曬雨淋的拉繩更為重要

▲ 鞋子的 TPU 支撐系統,讓行走於盤根錯節的樹根時也能夠穩定通過,不易翻船

▲ 除了落葉多外,沿途濕滑、長滿青苔的石頭也不少,若是穿一般傳統的硬底登山鞋,通常都會滑到不要不要的

▲ 走到這種爛泥地形,穿著 TEVA Grandview GTX 鞋後也完全不用擔心濕掉的問題

▲ 結束了一天的玩泥巴行程,感覺開心

▲行程結束後,拍了一張今天新鞋穿出門後的最後一張照片,完全可以理解這天走的是什麼樣的行程吧 XD


【TEVA Grandview GTX 鞋測行程 #2】

行程:淡蘭古道中路 - 料角坑至外澳

日數:單日

難度:中級山 A+ 級

里程:19.82 公里

行程總爬升:529 公尺

行程總下降:580 公尺

行走速度:大約上河 0.8,部分路段越野跑

路線描述:料角坑公車站→北勢溪古道→闊瀨古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

軌跡下載:淡蘭古道中路 - 料角坑至外澳

其他資訊:可在健行筆記找到介紹資訊

淡蘭古道中路

北勢溪古道

灣潭古道

烏山古道

坪溪古道

石空古道

▲ 路線爬升圖 - 淡蘭古道中路(料角坑至外澳)

▲ 路線圖 - 淡蘭古道中路(料角坑至外澳)


天氣描述:出發的前幾天已經連續下雨多日,行程當天後半段開始斷斷續續有幾段遇到毛毛雨。

行程:

淡蘭古道中路 - 料角坑至外澳這條路線,從爬升圖來看,可以看出是屬於比較平緩的路況,這次因為出發當天的天氣預報仍不穩,所以找了一條比較安全、挑戰難度比較沒那麼高的路徑來做鞋測。

考量到這次安排的路線比較長、有比較大比例的平緩路,且淡蘭中路是出了名的溪谷多,所以這次我只有帶了登山杖預備,實際行走時則是盡量不使用登山杖,想測試鞋子對濕滑地形的應付能力,也因此這次行程,我行走的速度其實是比一般人稍快的(部分路段有小越野跑)。


d567ab57d2b3e82e9c5883e20da3a980.jpg

▲ 淡蘭中路很大部分的山路都是比較平緩的,所以有時會因為太好走、鞋子又輕量,就會突然在山裡跑起來了XD

▲ 只是雖然平緩,中途仍然需要過不少次的溪谷,尤其溪谷上的石頭,通常都有滿滿的、走起來又滑的青苔

8d1c857f999499a1a429cf190a5c55e7.jpg

▲ 而鞋子有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的情況下,稍微踩入溪水內,也完全不需要擔心

▲ 踩踏濕滑的石頭,自己選擇踩點的能力很重要,一雙好走的登山鞋當然更能加分


來到淡蘭古道,最主要想看的,除了一些自然美景外,自然就是那些前人遺留下來的生活遺跡與故事。

▲ 中正橋,由地方人士發起建橋,讓淡蘭古道中生活的居民可以過溪

▲ 古厝

32dc9a0e3168c77f4c9f3a9a7080d3c8.jpg

▲ 超適合夏天來玩耍的滿滿樹蔭與溪流

▲隱藏在樹林間的小蕨類

▲不可避免的,雨後的時刻來登山,就會有這種必須行走在泥濘路上的機會

▲ 這次走完顯然鞋子乾淨許多,沿途經過不少的溪流,又因為鞋子搭載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所以就會直接踩過去、順便洗掉鞋上的泥土

▲ 下山後,沿途卡在鞋底的泥土已經完全被一路踢下鞋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個人評測】

00aa5a4d6a993af45077b518fe0c638f.jpg▲ 應付郊山、中級山的濕滑地形,也能得心應手


#適合行程

經由這兩次行程的試走,個人覺得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已經是足夠應付大多數的郊山、中級山行程的,即使我這次走的落葉多、樹根多又剛幾天大雨過後、濕滑地形的綜合地形行程,也是毫無問題的。但部分極端濕滑的地形,譬如一大片幾乎找不到踩點的爛泥巴或溪中沾附過多濕滑青苔的石頭,這類連穿雨鞋也覺得難以駕馭的踩點,則建議最好還是搭配登山杖來增加自己肢體的穩定度,才會走得比較得心應手。

若是考慮到行走的是高山行程,當然就更沒問題,因為普遍來講,郊山與中級山的地形都比高山還更泥濘難走。而主要推薦這雙登山鞋的理由如下:


1. 登山鞋的適應周期短

比起我過去穿過的登山鞋來講,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我幾乎不需要花費額外的適應期,可以看到我這兩次的鞋測行程,第一次就直接穿去走 B 級的中級山路線、而另一次則是走路線長度有幾近 20 公里的郊山行程。

主要因素,其一應是其 PU 鞋墊,可減緩登山時腳在鞋內的衝擊外,其二則是輕量 EVA 發泡中底的設計,使得它不像一般我們所認知的登山鞋那樣硬,也讓鞋子整體來講會比一般的登山鞋輕,再加上 Megagrip 黃金大底鞋底材質,除了讓鞋子更能適應登山不同的場域外,也不會像一般的健行鞋那樣因太過於追求柔軟而導致鞋底磨損的速度過快。

另一個可能大家會在乎的點,就是鞋子的楦頭,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楦頭也比一般登山鞋較寬,對於寬腳掌的人來講,也比較不會在行走長距離後大拇指與小拇指會擠壓在鞋內或有在鞋邊摩擦的問題。

d90b3785aadf3b7e1b993d8b66b4bfa1.jpg

▲ 從外部看起來是很厚實的鞋底,但其實材質是使用輕量 EVA 發泡中底,因此重量比傳統硬底登山鞋輕


▲ Megagrip 黃金大底與鞋底刻痕的設計


2. 高筒加上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的設計

一個已經習慣穿傳統登山鞋的人,會很難一時就轉換進入低筒的鞋款。以我自己來講,即使是穿低筒越野鞋,還是會套上護踝,主要是我走郊山、中級山時的速度,通常也不會太慢,因此對我來說,為了避免腳踝翻船,高筒的設計可以讓我的腳踝更穩定、登山時也會更有安全感。

這兩次的鞋測,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加快速度走的情況下腳踝的穩定度是不錯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其搭配 Goretex 防水透氣薄膜之下,透氣度良好,使得就算長時間走在悶熱的郊山、中級山行程時也不會感到過於悶熱外,更尤其在過溪的時候,我只要確認溪水不會高於鞋筒的高度,就會直接踩水過溪去了,不用特地挑選踩點的感覺真好。😁

▲ 遇到小溪,完全當自己是穿雨鞋踩過去


3. 鞋帶與三角形鞋孔設計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類型的鞋帶跟三角形鞋孔的設計了,老實說,個人還蠻喜歡這兩點的。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鞋帶,按壓下去是有點微蓬鬆的類型,跟一般登山鞋鞋帶觸感完全不同(一般登山鞋鞋帶多半都是比較實心的,所以有時太厚實反而覺得容易在打結後滑掉),而這樣的設計方式,在綁鞋帶時,因為打結的拉緊而造成鞋帶之間互相壓緊,反而能使得鞋帶不易鬆脫。

再加上它最後一個鞋孔,是採用三角形鞋孔的設計,這會讓鞋帶在穿過孔後,直接呈現一個 360° 的反轉,因此更加固定住了鞋帶,這種設計跟用普魯士繩加上大 D 搭建天幕主繩時有著類似概念,個人覺得 TEVA 的這個設計很妙。

▲ 三角形鞋孔撞色的設計方式,很美,低調顏色款中帶一點亮點

2a087f2f05b5afa3a6b8bcd7a236cf28.jpg

▲ 鞋帶是屬於稍有厚度的,但綁緊時會上下互相壓實,且鞋子前端的設計,也完全不用怕太過柔軟、踢到硬物的狀況


#提醒事項

經過這兩次的鞋測,當然,個人在此也有幾個小小的選鞋提醒。

1. 鞋號挑選

TEVA 的鞋款,通常鞋號都是以整數號為主,無半號,因此建議去試穿的同時,最好可以帶幾雙不同厚度、可以協助調整鞋內空間的襪子。

▲ 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女款鞋號範圍

▲ 在鞋舌處可以直接看到鞋號標示


2. 適用重裝或輕裝行程

量測了一下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重量,單腳重量為 380 克,而我原本比較常穿的硬底登山鞋單腳重量為 665 克(含鞋墊),雨鞋單腳重量則為 510 克(含鞋墊),相較起來比我過去的用鞋輕上很多。

這次因為參與鞋測的行程,都只安排單日的郊山、中級山行程,沒有進行重裝的測試。個人想法是,這雙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因為在設計上追求能讓人適應更多不同的地形,以及更舒適的移動,因此採用了更輕量、無負擔的材質來設計,使得它更為適合單日的輕裝行程。而相對的,比起傳統的登山鞋,它的鞋底就會顯得稍軟,在重裝時通常也會比較需要登山者自己腳部有著更強的肌力來協助承擔。而每個人足部的訓練不一、承受度不同,這會與每個人足部肌力的強壯程度有關,在嘗試穿去重裝行程前,建議可以先嘗試比較短天數的重裝行程適應看看。不過近年來,登山輕量化盛行,在輕量化自己的裝備之後,穿著硬底的登山鞋走過夜行程也許就不會再是那麼必要的選擇了。


2a3d29ce67514186f5bf0dc474b77a19.jpg

▲  單腳 TEVA Grandview GTX 登山鞋的重量為 380 克左右

759fc6feacf4cb25c33a6f64513bc3c9.jpg

▲  在輕裝的情況下,搭配較輕量的鞋子,可跑性就很高


#最後

找到一雙好穿的登山鞋,不容易。找到一雙適合自己的登山鞋,更難。希望這篇的介紹會幫助大家更認識 TEVA 的登山鞋,以及找到屬於自己的鞋。

*本篇同步刊載於個人部落格:卡Ka。山旅者


附註1:LWG 皮革工作組織為國際性非營利組織,致力於皮革供應鏈的環境保護與改善,藉由評估製革過程中的能源、空氣、水資源、廢棄物、化學物質的管理,預防並降低對環境的污染,透過 LWG 評估和認證的皮革製造商來改善皮革工業對環境的影響,TEVA鞋款所使用的皮革也經由 LWG 認證授予金牌和銅牌的認證,提供消費者高品質的鞋履,以實際行動保護環境,提升皮革產業的永續發展性。


► Grandview GTX/Riva Mid RP 登山鞋系列, TEVA 百貨專櫃及官網限時 9 折優惠!

d144293c6d1dff779c1d4c0eec52f45a.jpg

2022/7/10 日前,專櫃出示此篇鞋測文優惠畫面現折 $500 👉  百貨專櫃



本計劃由 TEVA 贊助,由衷感謝
TEVA 官網 | TEVA FB | TEVA IG
#跟著 TEVA 山岳行履

028b0f16acf817e1da83b92f3da9935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