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8日

【登山/知識篇】刁山包,人人都需要來一包的迫降裝備

*

因為今年月初的中央尖山難事故,有幾位朋友有點好奇我的刁山包裡面都裝了些什麼,所以就把刁山包拿出來拍了一下照,順便來寫一篇文介紹一下為什麼我會選擇攜帶這些裝備,以及以我的角度,我會如何使用它。

當然,不見得我的刁山包內容會適合每一個人,或者你也可能會覺得有其他更好的內容物可放進去,歡迎一起討論與精進。



➽ 刁山包是什麼?我需要這個東西嗎?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刁山包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會需要這個裝備。

簡單的來說,登山是一個有風險的戶外運動,在事前規劃時,當然多數人都會選擇盡量去降低自己與隊伍可能會遭遇到的風險,譬如天候因素、危險地形、或應變裝備...等。但即使準備得宜,有些意外事故仍是難以避免的,否則它就不會被稱之為意外了。而為了避免在意外事故發生後,我們身上的裝備會難以應付當下的情況,因此而有了刁山包的誕生。

刁山包的主要作用是,當我們在遇到意外事故後,因一些因素而迫不得已地必須在野外度過一晚時,我們必須盡可能的讓自己身上隨時都能有足以提供迫降一晚或一晚以上的裝備,以便支撐自己能活到救援到來的那一刻。



譬如,幾種情況:

  • 以一個需要過夜的登山行程來講,你的最基本裝備可能就已經包含帳篷跟睡袋,在這時你可能就已經具備有足以迫降的基本裝備了。
  • 但如果你不是個人帳,你就有可能是跟隊友分背帳篷,此時就不見得會是整個帳篷裝備在你身上,而只是分攤到一個營柱或一個網狀的內帳而已。
  • 又譬如今天你進行的是一個單日的登山行程,或者是先重裝到營地後,又改成輕裝去攻頂,此時在行程中,你就不可能有一頂帳篷與睡袋隨時在身了。


在以上幾種有可能裝備不足的情境時,通常我自己身上就一定會攜帶刁山包。而且即使今天如果我是跟一個非常信任的隊友一起上山,我也非常確定這位同伴並不會在行程中拋下我,我也是一定會攜帶刁山包的。

一個原因是,你永遠無法確認哪一天你是否會突然走失、又剛好遇上了手機丟掉或沒電的狀態(我曾經在縱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手機進水、無法使用,以及有次經驗是GPS App突然無法看到地圖的情況),另一個原因,今天若你突然摔落到某個地方,而隊友無法及時到達你的身邊時,或是有人在行程中突然失溫,刁山包都會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包。


➽ 刁山包的內容物

下圖是我的刁山包,以下會稍微說明為什麼我會選擇攜帶這些物品。


輕便雨衣/大垃圾袋

相信大多數的人都知道穿這類型的輕便雨衣是不透風的,也因此相對於這項缺點,優點就是它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好的防風裝備,而有些人則會選擇帶大的垃圾袋(大到足夠容納一個人蹲下後的空間),其實攜帶這兩者之一都可以,功用都是一樣的。

那使用方法呢?在迫降時,輕便雨衣的穿法,就是正常穿法,套入頭、手的位置,怕冷的狀況下,其實也可以選擇不要將手伸出去。而如果你使用的是大垃圾袋,那麼你就是將垃圾袋反套在自己的頭上後,並且記得要在臉部口鼻的地方,挖出一個足夠大的洞,作為垃圾袋內外的換氣通道。而測試垃圾袋是否足夠大的方法,就是自己反套後蹲下觀察看看,垃圾袋的長度是否長到足以遮蔽到腳部的位置(能製造出一個密閉空間)。當然如果如下圖的方式迫降,大概會無法蹲一晚,我個人的建議作法是,可多帶一個垃圾袋,套在下半身,這樣可以使下半身也比較不憋。


千萬要記得,使用大垃圾袋時,務必記得要在頭部呼吸的位置挖洞,這樣才可以保證垃圾袋內呼吸的空氣可以與外界交換,也不至於使得袋內的二氧化碳過多。當空間太暖、二氧化碳過多時,有可能會使人陷入昏迷。

我個人因為不太想要在大垃圾袋上挖洞,再加上輕便雨衣本身的設計,本來就有頭部與手部的空間,而且長度也比單一個垃圾袋長,不需要在下半身再套一個垃圾袋。因此相較起來,輕便雨衣與大垃圾袋,我就會選擇帶輕便雨衣。工具是死的,人可以自己活用你手上的工具。

另一方面,輕便雨衣也是一個很好的備用裝備。當你今天穿的雨衣若是有狀況了,不防水了,或者破掉,或者是發現自己的隊友忘記攜帶雨衣時,它就可以拿來當備用的雨衣先暫時穿上了。

過去,曾經發生過隊伍中有隊友因為淋雨淋太久而產生中度失溫的狀況,當時我們的做法就是讓他盡快脫掉所穿的濕衣服,套上挖洞的大垃圾袋(如下圖中的暫時性隔絕做法),然後再穿上衣服與風雨衣。由於塑膠材質的不透氣,而讓他的體溫能夠聚集在最內層的空間。直到趕快推回營地後,隊友們盡快煮熱水,讓大家都能盡快回溫。在冬天的馬拉松比賽時,常常起登時的溫度也過低,應該也能常看到有很多跑者會有類似的穿法,直到跑起來一陣子回暖後,才會脫掉身上的塑膠袋。


救難毯 + 營繩

救難毯的功用,除了可以在包裹人體的狀態下,作為反射體溫、避免體溫外洩的用途外,另一項功能是,可以將它當作是一個非常輕便的天幕(但必須要非常小心使用,畢竟救難毯的撕破率比較高)。

譬如可以在森林下,可以找一塊凹洞或者是樹邊,將它搭建成一個小型的單斜遮蔽面,然後你人就能躲在裡面。在夜晚的情況下,通常冷空氣會往下降,而遮蔽天幕則可以先為你阻擋第一層的冷空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帳篷會選擇在帳篷的上方搭建一個天幕,除了遮蔽掉冷空氣外,也能減緩返潮現象。而建議搭設在凹洞或樹邊,主要是因為人在背面有東西可靠的情況下,安全感也會較高,若真的是處於一片空曠地,則建議可以搭配登山杖來搭設遮蔽空間。

但在最近這幾年,一些輕量化的防水材質陸續出現,也許也可以考量將救難毯換成其他材質的裝備,在搭遮蔽空間時應該會好用很多。

不過這邊要再提一下救難毯的另一個功用,救難毯的銀面,在求救時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因為它能反射光線,而使得救援單位或者直升機會比較容易從遠方就注意到你。因此還是需要取捨一下刁山包內的裝備內容,畢竟我們可能無法什麼東西都放進去。


* 圖片來源:Survival Plastic Bag Uses! Prioritization of Your Needs, Rule of 3's

打火機 + 蠟燭

打火機跟蠟燭,主要是搭配輕便雨衣與垃圾袋一起使用。當你穿上垃圾袋後,就可以在內部點燃蠟燭,在這個密閉空間內製造一個溫暖的空氣。這就是為什麼在第一項物品的介紹時有提到務必要在頭部的位置開一個呼吸通道,因為多了蠟燭,它會讓垃圾袋內的氧氣被更快速的消耗掉。

有人提出疑問過,這樣不是會讓內外的溫差很大、內部返潮更嚴重,不會感到更冷嗎?在密閉空間中,內部的確是可能會有返潮的疑慮沒錯(返潮的程度,會跟你的體溫狀態有關),但它也至少會是一個又濕又暖的空間(大概可以用蒸氣室來想像?)。比起又冷又凍的狀態,我可能還比較情願選一個又濕又暖的 XD。

另外,可以發現我刁山包內只帶了兩個蠟燭,這樣夠撐過一個晚上嗎?

我的用法,會比較偏向於在垃圾袋的內部空間點燃那個蠟燭,直到覺得袋內的空氣已經變溫暖後,就會熄滅蠟燭,等待一會兒過後,若又感覺到冷,才又再度點燃。但千萬記得,點燃蠟燭後,盡量放在一個安穩的位置上,或者是維持清醒的狀態,不然蠟燭可能會燙到自己或燒破垃圾袋 XD。

經個人實際測試過,度過一個大約十度的夜晚,我並沒有用完一個蠟燭。而且經山社的伙伴實測,在有下雪的狀態下,垃圾袋 + 蠟燭的方式的確可以讓他不會覺得太痛苦的程度睡過一晚

而打火機務必要跟刁山包放一起的原因是,要變更攜帶的裝備時,你不見得會記得要從你的鍋具用品中拿出打火機,因此刁山包務必是一個隨時可以一包就帶著走的裝備。

頭燈

習慣有電日子的人類,如果不曾經過野外訓練,尤其又突然得一個人迫降在山裡的話,對於黑暗,大家普遍會是害怕的,黑暗可以讓人感到害怕或做出很多預期外的行為。因此,最安全的方式是,放一個頭燈在裡面,這樣萬一你有需要用時,包括求救,你就不缺裝備了。

同時,刁山包內的頭燈,也是我平時重裝時的備用頭燈,以便突然在行走時主頭燈沒電了,或也可在隊友頭燈有狀況時供支援。


大力膠

這大概不用多說了,預防鞋子或有其他裝備發生問題時的補救裝備。


火種

主要是留給萬一有必要生火時使用。但這項裝備以預備為主,事實上如果真的必須要迫降,我個人反而比較不會選擇生火。

由於生火除了起火柴之類的,還需要有足夠的柴火,才能夠足以支撐燃燒一整晚,而撿拾柴火根據你所待的地點,會耗損不同程度的時間跟體力,海拔越高的地方,植被通常比較偏圓柏、刺柏、鐵杉或杜鵑之類,只靠人力大概也拔不動,而海拔低一點的地方,開始出現杉木林或雜木林之類的,但相對於海拔低,溫度也會比較偏高。

而除非當時一起迫降的人數夠多,能夠分配不同隊友去撿拾柴火與生火的任務,不然當獨自一個人迫降時,我會比較偏向於保留自己的體能與保暖為主要要件。但基本上...我是覺得不應該會出現一堆人一起迫降這種狀況才對啊,這怎麼看都不合理吧 XD。

另外,生火的方式來回溫,就我了解也會比較不適合重度失溫的狀態,須注意。


簽字筆

主要是用來留下自己移動的痕跡。今天若遇上迷途或不幸迫降時,最好的方式當然是留在主步道上,或自己剛發現迷途的地方(理論上會離主步道近),這樣才能增加救援人員找到你的機率。但萬一真的迫不得已,必須要離開自己目前的所在地時,那麼就可以用簽字筆的方式,在樹葉、樹幹或石頭上留下自己曾經經過的痕跡。當然,也有人會選擇沿途折樹葉、擺樹枝或堆石頭的方式去暗示,但這個就必須要做出一個足夠明顯、且對方能看得懂的記號才行,否則一樣會有解讀難度。


➽ 為什麼人人都需要來一包?

因為刁山包是個好東西,每個人都應該來一個 XD。

認真說,意外之所以是意外,就在於我們無法預期它哪時會發生。一個刁山包,以我的裝備清單來說,一包 184 克左右,可是卻可以讓我能在山裡走得更心安,又何樂而不為呢?刁山包除了需要包含足夠的迫降裝備外,也要同時滿足輕的需求,最好是輕到大家都會願意攜帶的程度,因此內容物上必須要衡量自己的需求來攜帶。我相信今天萬一我若不幸迷途,我的伙伴也能更專心在協助搜救上,而不是要一直擔心我是否有足夠裝備迫降。

另外,刁山包不見得只能在自己刁山的狀態下才使用,今天如果遇到隊友失溫,你也可以用類似的方式去救他。只是務必還是最好能具備有登山的相關知識。譬如通常以中低度失溫來講,以蠟燭 + 密閉空間的方式,會有助於解救回來,但在重度失溫的情況下,應該要先從核心溫度開始解救,譬如透過喝熱水或者是從鼠蹊部、胸部或頸部開始熱敷。當然,我們更應該要在觀察到失溫的前期就開始做預防,而不是拖到重度失溫才開始想辦法。

登山知識是一片大海,有很多知識之間,都會有相互的關聯,多了解一分,就能多幫助自己一分。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