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日

【紐西蘭/北島】東加里洛國家公園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




這是今年二月在紐西蘭北島的東加里洛國家公園健行拍的影片,從影片裡面可以看到這健行過程中的風景,也可以看到紐西蘭的天氣變化得有多快。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WcpahBBHm8&t=1s

東加里洛國家公園的Red Crater (點選圖片可連結至YouTube看影片)


這天早上我出發時,其實天氣還算晴朗,後來走到中途時,突然整片大霧,霧到連遠處的山路都被遮蔽,差點讓我以為今天無法看到Mount Doom的真實模樣了(Mount Doom是魔戒裡面那座末日火山啊!這次就是為了這座山而去的),還好的是,當我登頂到最高點時,整個雲霧剛好散開,而從高處剛好就可以往下望到山底的三座火


湖,三座火山湖因為不同的沉澱物以及陽光照射的角度,而呈現了不同的藍色或藍綠色,是非常美的湖色。


末日火山 Mount Doom


至於如何去東加里洛國家公園呢?很簡單,首先,就先想辦法到達National Park,沒錯,National Park就是這個東加里洛國家公園巴士站的名字。基本上這裡雖然是小村落,但也是紐西蘭巴士會停留的大站,但似乎也有人會選擇搭乘火車到這邊就是了。

而整個影片走的是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詳細路線會經過的地點是:

Mangatepopo carpark H1120M - (1.5hr) - Soda Springs - (1hr) - South Crater H1660M - (1hr) - Red Crater H1886M - (3KM, 1hr20min, Summit Tongariro 1967m) - (30min) - Blue Lake(A cold acidic lake) - (1hr) - Ketetahi Hut - (2hr) - Ketetahi Carpark H760M





這裡常見的健行路線


1. 原路來回
從Mangatepopo carpark出發,走到Red Crater後,從高處欣賞完火口湖就原路回去。通常會這樣走的人,多半是因為腳力比較沒那麼好,或者是因為自行開車的關係,所以才必須走回原路。

2. 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也就是地圖上半部的路線部分)
跟影片一樣,這整段距離為19.4Km,不登頂旁邊的火山的話,約需健行7-8hr。若是含登頂 Mt. Tongariro的話,距離則為21.4KM,就得需要再增加2hr的健行時間。

大多數的人來到這裡,都是走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是一條A進B出的路線,也就是進入的登山口與最後走出來的登山口是不同的。又加上國家公園有限制,他登山口旁的停車場只允許暫停幾小時(有點忘記實際是幾小時了,記得好像只能約4、5小時),所以除非想原路來回,否則多數人都會選擇搭乘Shuttle到登山口Mangatepopo carpark,然後走到Ketetahi Carpark後,再搭乘接駁車回住宿的地方。

因為接駁車的時間是固定的,所以若是想要登頂火山的話,腳程就得特別快,但你看完影片的話就會知道了,這裡天氣變化得非常快。當天我去健行時,其實本來也有考慮登上火山的,可是後來整片大霧瀰漫,連登頂的山路在哪,都幾乎看不出來,於是我當天就放棄登頂了,反正上去了也沒風景XD。根據我認識的背包山友提供的資訊,他說由於天氣變化太大,如果想登頂,其實反而是走環狀路線,到國家公園內紮營,隔天一早再走,才會比較有機會的。

3. O型路線Tongariro Northern Circuit
也就是除了Tongariro Alpine Crossing外,還會多走了一段南邊的路線,整段為43.1KM,若都不休息,約共需走18小時。

多數人如果要走這條路線,大概都會計劃三天或四天的時間。而這條路線可以紮營,也有山屋,在旺季登山時,要住山屋必須要先行預約。我因為沒走過這段,無法提供山屋的資訊,有興趣的人可以再上國家公園網站研究一下,國家公園的網站中也有行程計畫的範例可以參考喔。

國家公園網站:
https://www.doc.govt.nz/parks-and-recreation/places-to-go/central-north-island/places/tongariro-national-park/things-to-do/tracks/tongariro-northern-circuit/





至於交通接駁的部分

在National Park這個村莊有很多個接駁巴士站,只要事先跟巴士公司預訂好,到巴士的搭乘時間時,到站牌等即可。巴士司機會根據你預訂的姓名點名,讓你上車,搭乘時間約30分鐘。回程的班次則不需要預約,出了登山口後,只要有你預約的巴士公司的車在,你即可搭乘。

但要注意的是,巴士最後一班只在日落前,所以一定要提早回登山口,以免搭不到車。但網路上也曾經看過有人不小心錯過最後一班車,這時可以打電話回旅館,或給巴士公司,他會請你多付一筆錢、再去載你,當然是盡量不要發生這種事比較好啦~畢竟這邊荒郊野外的 XD

另外,其實在國家公園內有好幾間營業的shuttle,個人覺得因為搭乘路程不長,所以服務品質應該是相去不遠。不過,舉例來說下面這間巴士公司,
https://tongarirocrossingshuttles.co.nz/tongariro-alpine-crossing/

他的來回車資為40紐元(我印象中每家巴士公司價錢都差不多),但其實在Bookme上也可以找到他的訂購網頁,我當時是透過Bookme訂購的,只需花費38紐元,所以即使公司有訂票的網站,還是可以嘗試到Bookme上找看看是不是有便宜的唷。


最後


附上從Red Crater往下望時會看到的照片,這裡真的風景非常特殊,很像異世界的感覺,非常推薦大家到這邊走一趟~ :D


從Red Crater往下望,可以看到三座火山湖



2019年5月2日

【我想說的是】所謂的路感



在Hiking版看到這篇,超有感。
https://www.ptt.cc/bbs/Hiking/M.1556682737.A.44D.html
 
自從智慧型手機越來越普遍之後,其實紙本地圖跟紀錄也隨之越來越式微了。這幾年跟一些隊友爬山,除了我一開始爬山認識的那群山友,還留有跟我一樣印紙本地圖、紀錄帶上山的習慣外,大多數的山友多半都只靠手機上的GPS App了認路,路感這種東西,也比較少從新認識的山友口中感覺到了。


從話語中如何感受到路感呢?多半在行走的過程中,有習慣看紙本的隊友,通常在某一個程度上都比較清楚的知道自己走到哪裡,也比較知道在什麼距離、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路況,可是熟用GPS App的隊友,通常就比較接近於喜歡問路還有多遠、走了多久這些。

記得以前剛爬山時,智慧型手機還沒那麼流行,所以跟隊友爬山時,大家都是靠出發前自己爬紀錄、抓幾個詳細的地圖,然後沿途邊走、邊現地對照而找出路的,雖然在山上大多數的時候都會有登山布條可以參考,可是還是常常會遇到叉路上左右兩方都有綁布條、或者左右看起來都很像有路之類的情況。那時的我,其實也還沒有正式的學過指北針操作跟地圖對照,也不知道怎麼觀察稜線、谷線的。可是因為慢慢爬、爬多了、也學著邊搭配地圖看久了,竟然也養出了一種路感。

瘦稜


所謂的路感,簡單的用白話文說:


就是走到了那條路徑上,你就會知道這個坡的坡度,跟地圖上的那個坡度是不是差不多,那個稜線是否跟地圖上的一樣那麼瘦,要是差異太大,可能就會懷疑是不是路徑走錯了。

走到了那條路徑上,你就會大概的察覺到人常走的步道,不應該是這樣雜草多、一堆樹枝伸出到步道上的狀況,所以也會開始懷疑所選的路了。

走到了那條路徑上,大概就是你會知道這條路走起來,似乎感覺有點不合理。所謂的不合理是明明旁邊就很好走,也可以到達同一個地方,可是這條路徑卻讓你必須走在危險的邊坡上(開路的合理性)。


路感,是一種很需要多走、多看、多驗證的登山經驗才能學來的東西,不是紙本上看看、書本上讀讀、登山課程上上就可以融會貫通的。





後來的幾年,雖然有了智慧型手機,可是我上山還是維持原有的習慣,帶著紙本地圖、紙本記錄出門,多數爬山的時候,我也是以先看紙本為主,而手機上的GPS軌跡,則是多半用來預防走錯或事後用來觀察自己的行走路跡而記錄的,當然有時也會在走得不耐煩時,用GPS來確認自己目前到底走到哪了 XD。

最近又開始有感觸,是因為上個周末發生的事,跟朋友去爬了一趟志佳陽下馬武霸山。下馬武霸這段是屬於比較原始的中級山路徑,老實說,以過去累積的經驗來看,這段對我來說認路還算容易。只是一開始在志佳陽與馬武霸的叉路口時,我們認錯了叉路,以為叉路是在指標旁左邊的小路,所以我們便往那邊尋去。


可是後來,我一進去走了一小段後,就發現這條路徑很怪,首先裡面雖然有很多看起來像是能走的路,可是每段都大概只有前十幾公尺看起來有路,後面則是開始有雜草或者是樹枝伸到路徑上。另一方面,他的路徑越後面時,越來越偏向於下切山谷、而且是頗陡、有點危險走邊坡的狀況。稍微觀察了一下裡面路徑的狀況後,也確認除了叉路口的那個登山條之外,沒有看到第二個布條,於是我猜測很可能是找錯路了,而且更有可能的是,這個叉路,根本就是大家進去上廁所的地方吧(因為在找路的同時,一堆人進來上廁所...XD)。
 
於是乎,我退出了那個小路,回到叉路口。看了一下地圖,觀察一下路線應該在哪,然後才在下志佳陽的正路左邊找到往馬武霸山的小路。
 
這件事情算是完美的結束了嗎?是,但其實這過程給了我很大的警惕,因為當下我退回叉路時,我還一直跟在小路裡面的隊友喊:那條路看起來不像是可以往馬武霸的路,路況看起來不像,地形看起來不像,再來也不像是一般開路人會開出的山路。可是隊友不知道怎麼的,竟堅持的認為路在那邊,硬是在那邊找路,還翻過樹枝,於是我們就在這個叉路口耗了很久時間.....。囧rz

老實說,這個小故事讓我覺得可怕的地方是
,當下我才發現隊友的路感並不好(隊友比我少走中級山的經驗),對我來說看似很自然判斷路跡的常識,相對他來說,那些跡象似乎是沒什麼差別的...。不知道怎麼的,突然覺得該要警惕自己不能太依靠GPS,過去靠地圖、走中級山經驗學到的路感,很可能在越習慣使用GPS的狀態下,越加遺忘(老實說,專心在爬山之後,也已經很久沒在操作指北針了,現在感覺自己開始對一些更細微的地判也越來越不熟悉了....檢討檢討 QQ)。

#登山檢討



【我想說的是】我們因老練而疏忽



 



我過去的登山經驗也大概快要十年了,幾乎99%都是自組,都會自己讀資料、看紀錄、研究地圖。登山越久,並沒有讓我越鬆懈,我反而是每次爬山都一樣謹慎,甚至是只有更加謹慎。
 
通常我在下山後,也都會思考這次的行程是不是有什麼地方沒做好的,以期自己下次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
 
月初時,走巒安堂上西巒大山,第一晚我們紮營在雙龍林道上,第二天登上了治卯山後回到營地,然後我們就其中有三個人(含我)自行去林道上的水源處取水。那時我就想說,其中有一個人有去過水源處,因此我就很放心的讓他帶。當下我只背了水袋,後來我又突然折返拿了手機(毫無意識的覺得應該帶),然後就出發了。
 
到了水源處附近後,帶路的隊友有點忘記他前一天是怎麼下切水源處的,我們稍微看了一下哪裡是好踩點,然後找路下切。取完了水後,帶路的隊友說要再待一下,所以我就跟另一個隊友先行離開。在當下,另一個隊友走在我前面,很直覺的就直接找了一條看似好像有路的路切上稜線,我也沒注意,就直接跟著他背後上,然後他走了一小段後,回頭跟我說:"嗯?看不出來路在哪裡?"
 
在這時,其實最該做的事,應該是再切回出發點溪谷(因為溪谷的水源處非常明顯),從下方就可以觀察本來切下來的路線在哪、應該要切上的稜線位置在哪,然後就能找回正確路線。可是我也沒想太多,想說我們就是從溪谷右方的稜線下來的,爬上去就對了,結果越往上爬,反而路跡越不明、離正確路線越來越遠。也幸好,雖然只是來取水,可是我在出發前有順手將手機帶上,所以當下我立馬用手機上的GPS確認我們的座標,然後走回原來的林道,解除了一場小驚魂。


 
這個故事,有什麼意義呢?我在想,有時候我們會因為隊伍裡面的某些事情讓你安心而鬆懈。譬如這個故事,因為隊友前一天才去過水源處,所以我很安心。因為才剛跟另一個隊友下切到水源,我很自然的覺得他知道上切的路。因為只是短短的路程去取水而已,我差點就沒帶手機。
 
有時也會聽到別人想著類似的事情,例如因為隊友有帶地圖,所以我不帶沒關係。隊友的手機訊號很好,所以我的不好沒關係。隊友的手機有電、還有行動電源、也知道怎麼看GPS,所以我整路玩手機、不熟怎麼操作手機上的GPS沒關係。因為只是去上個廁所,所以手機不帶身邊也沒關係....等等。
 
但有沒有想過,也許哪一天,也不是隊友想放生你,就是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自己迷路了或有什麼意外,當下身邊沒有隊友能幫自己的情況,自己到底能做什麼自救呢?有些事情,就是一點一點的小疏忽,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的。
  
幾年前的一個山難,我認識的一個山友,他們一群熟人組了一團去高山縱走,也不是故意放生隊友的,但就是在經過一段高於人頭的箭竹林時,隊伍中間的某一個隊友走錯了叉路,導致於迷了路。一個隊伍中,走在最前面跟最後面的隊友,萬一不見了,大概都能很快地被發現,可是偏偏是隊伍中間的人迷了路,所以才更晚發現。也還好,這個迷路的隊友自己有帶手機、而且也有訊號,當下才能聯繫他的隊友說明這個狀況(雖然最後當晚他是直接原地迫降、直接隔天他隊友才搜尋到他在哪)。
 
有時候想想,過去老練的經驗,反而才會是讓自己鬆懈的原因呀。
 
#登山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