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0日

【俄羅斯/七頂峰/Elbrus】最後試煉(四):登頂日Mount Elbrus H5,000M - H5,642M



Trekking Day 2: July 10, 2018, Tue.



「你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我在旅行,孤獨就是自我,思考著我的靈魂。」

You only need a quiet heart and non-stop footsteps, constantly meet, keep thinking, keep moving your mind, and constantly update your memory. I am traveling, loneliness is self, but thinking about my soul.


這是回到台灣後的兩週,是距離雪訓後的三個月,是第一次在雪地裡跟自己最深刻的一次對話。
 
登山比起旅行,更是跟自己對話的一個很好的時間。有時會累的無法思考、累到懷疑生命、難走到質疑自己當初為什麼要來。一切的一切,在此時都不算什麼,我只能回歸到最原始的自我,重新去思考。





寫在前面

老實說,對於登頂日這天的紀錄,一直覺得混亂的不知道該怎麼下手寫。從集合開始、到過程、到結束,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很混亂的狀態....Orz,前一天看似天氣很好的山頂,在攻頂這天,風雲變日。


*前一天山頂天氣看起來大好,風速雖然也不小,但至少雲霧不太多,似乎是攻頂的好天氣



簡單的開頭,就讓我從整個登頂的行程安排方式開始說起好了。

一般來說,很少人會直接從山屋H3,8xxM或H4,1xxM的地方開始啟登,這座山比較流行的登山模式,通常是透過兩種方式先到達山腰H4,7xxM~ H5,100M的地方:



* Snowcat


1. Snowcat,雪貓,就是一種雪地履帶式的運送車,在雪況好的情況下,可以直接從山屋H3,8xxM接駁到H5,100M的山腰處。因為車子也比較大,因此搭雪貓當接駁的話,需要湊人數,不然接駁費用是以一車、運送人到哪個海拔來當價錢的計算方式的,所以相對搭乘的人少的話,每個人平均分攤下來的費用會頗貴。

2. Snowmobile,雪地摩托車,適合少人數的狀況,一次好像只能運送單人,至於價格,因為我們沒搭,所以沒有詢問價格。據說只能搭乘到H4,700M的地方。




* Source: https://www.pinterest.at/pin/481251910175595919/


至於為什麼只能搭乘到H4,700M的地方呢?請看上面借來的圖。可以看到因為在海拔H4,700M之後到H5,100M這段,它地圖上標示了 "Steep long up",表示這段非常非常的陡!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因素,所以摩擦與引擎載重力比較不夠的雪地摩托車才只能運送到H4,700M,但也因為這地形的關係,相對的最後運送到的海拔,也會使得每個隊伍攻頂的機率不同。

因為有時根據雪況,雪貓不一定真的能運送登山客到H5,100M的地方,有時不幸的話,可能就只能運送到H4,700M,一旦從這個地方開始登,那麼,就是痛苦的開始了,因為你還沒開始暖身,一開始就要開始爬陡坡了.....Orz。據說若是前一天的鬆雪雪量夠的話,雪貓就有機會開到H5,100M的地方,不過這也就是說前一天
天氣可能要有點糟、下過雪,才有機會累積雪量。

在我們還在山下的Hotel、還沒上山時,曾經遇過一個中國人,是自己一個人來攀登的,他嘗試了兩次攻頂,第一次因為他前一天的雪地適應行程太操、爬到H5,100M,導致他攻頂日這天體力還沒恢復、無法攻頂。而他的第二次嘗試攻頂,則是因為同車的登山客只願意花錢搭車接駁到H4,700M的地方,因此他也只能跟著接駁到同樣高度(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前一天的雪地高度適應行程,很多隊伍都會走到H4,700M的地方,所以攻頂那天就會想從H4,700M的地方重新開始,這樣等於是有完整的爬完一座山)。可是因為一開始起登的坡度就很陡,使得他最後只走到H5,100M的地方就再次選擇撤退了。因為這樣的原因而無法攻頂,真的是很可惜,也看得出來他很難過,畢竟他為了攻頂,已經待在那個小鎮很長一段時間了。

但如果你的體力真的很好,其實也是可以選擇不要搭乘接駁、自己從山屋登上山頭的,只是這樣的人似乎在這裡不太多就是了。我們在雪地適應行程那天,的確有遇到有人是輕裝直接爬的(不穿雙重靴、不上冰爪、幾乎只穿較輕的健行鞋),據說從山屋H3,8xxM的地方到山頂H5,642M的地方,目前最快紀錄是來回三小時多、接近四小時,真的是神人等級的速度。( ͒˃⌂˂ ͒) 



攻頂日的那一天...



描述完一般登頂的方式後,讓我回到正題,說說我們自己的攻頂日行程。

前一天晚上,因為考量到登頂日這天要凌晨兩三點就起床搭雪貓,因此我們整個小隊決定前一天晚餐就不吃了,主要是因為我們前一天午餐到下午兩三點才吃,跟晚餐時間距離太近了....根本就沒人吃得下晚餐....XD,況且隔天凌晨一點多就得起床,還會先有個輕便早餐要吃,大概沒有人的腸胃受得了這樣一直吃吧....(*°∀°)

於是我們大概都在前一天的晚上六七點就寢,然後攻頂日的凌晨一點多起床。這裡會造成大家最後集合上雪貓車時很混亂的原因,除了是要穿上的裝備非常多、厚重又雜之外,另外就是本來以為是凌晨三點才要上雪貓車的,所以我們有部分的人都還慢吞吞地在穿裝備,可是嚮導們卻一直趕我們、要我們快點穿好、快點上車,造成很多人都在沒有完全穿戴好的狀況下急忙的上了雪貓車。

後來下山後跟隊友在聊,才知道嚮導曾經改過一次時間,一開始跟大家說凌晨三點要搭雪貓車,可是不知道哪時又改成了凌晨兩點半搭車,但這次更新的消息,卻只有部分的隊友聽到.....Orz。這算是這個嚮導的一大缺點,常常公布一些事項時,不在大家都在場的情況下公布,而是看到誰就部分告知、再看到誰、再部分告知的方式,造成有時候更新的消息沒有正確地傳達給每一個人,這個運作方式真的很不好。

總之,即使是匆匆忙忙,大家仍然準時的上了雪貓車出發。



攻頂路線
Source: http://www.james13prix.info/elbrus-mountain-map-72fd0d1/

隊友的GPS紀錄。我們攻頂這天爬升的狀況,大約海拔H5,000M以前是搭雪貓車


五味雜陳的黑暗中攀登

一片黑暗之中,緊張的心情,其實大於過興奮的心情。直到感覺雪貓車開始爬上一段大陡坡時,心情開始有點比較放鬆,因為感覺雪貓車應該已經開始爬上H4,700M的這段雪坡了,這表示我們可以輕鬆一點。於是一段時間後,我們又整批人被急急忙忙趕下車,然後站在雪貓車旁開始整理好裝備。


一開始以為雪貓車跟我們原先約定的一樣,已經將我們送到H5,100M的地方,後來下山後跟隊友聊,才知道我們只有到達H5,000M左右的地方。可以看上面的爬升圖,看起來似乎下車的地點,還不到海拔H5,000M(看了其他人的部落格,好像這幾天嘗試登頂的隊伍,也都是只被運送到H5,000M的地方而已)

一切到此,其實都是有點慌亂的,因為老實說四周一片黑暗,完全是一種搞不清楚自己在哪的狀況,也不清楚要往哪走。總之,嚮導們詢問是否準備好了之後,就很像放狗咬人(?)的那種走法,每個人開始毫無章法、不知道領頭羊是誰的狀態下出發了....囧rz。

其實應該說,即使是在黑暗之中,感覺嚮導們還是很清楚我們人在哪,如果我們稍微有走偏一點,很容易就會被叫回來,或者突然停頓或走慢了,就會被詢問是否有什麼狀況,所以雖然是又黑暗、又冰冷的雪地世界,好像都不知道隊友在哪、嚮導在哪的狀態下,可是卻又默默地還是會發現嚮導們就在附近觀察我們。像是有次停下來在調整裝備時,我的雪季手套因為繩子沒掛好在手上,直接被狂風吹下雪坡,當下就看到走在後面的嚮導立馬衝下雪坡、幫我撿回我的手套。很感激、又很要命,因為當場我就被Max大唸了一頓....Orz。

只是一開始,我還以為會有一個嚮導慢慢的領頭帶著隊伍的路線、讓大家一個接著一個走,結果竟然不是這樣。於是,我就只好先看著某一個隊友(當下我根本就搞不清楚我到底跟隨了哪個人.....XD),然後開始默默地一直跟在他後面走,畢竟在雪地上,跟著踩別人的腳步還是比較輕鬆且安全的。走著走著,有時一陣子會發現前面跟的隊友卡關(在雪坡上踩了很久),我就會繞過他、跟上他前面那一位隊友,就這樣偶爾隊友A在我前面、偶爾會是隊友B在我前面這樣。

一開始起登的雪坡,其實是還蠻陡的,默默地之字形踢雪坡走了一陣子後,直到某一個比較緩的坡,發現台灣小組的隊友等在那邊、然後在黑暗中一直問我是誰(穿了雪衣、戴了雪鏡後,真的是誰都不認識誰了....),大家稍微等待、集合後,我們就開始小團體的繼續出發。

從這裡開始,我算是比較固定的跟著某幾個人的腳步後面走,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跟在印度裔父子檔的兒子V後面,直到某個地方,V不知道為什麼停了下來,我以為他是想休息喘氣,然後我發現嚮導過去跟他講話,於是我就繞過V、開始跟在?(不知道是Lance、還是Pan)的後面走。總之在黑暗之中,除了一直感受到雪坡很陡這件事情外,我就只是很專心的一直跟著前面人的腳步,但這時我還是一直都不知道走在最前面領隊的人到底是誰....⋋_⋌。直到回程下山時,我才知道原來V因為高山症從這裡下撤了,也由我們多雇用的那一個嚮導帶下山了。

本來以為,在凌晨黑暗的時候出發,戴雪鏡很有可能會阻礙視線,可是實際的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們一開始起登時,因為四周有點風雪、風速也有點大且冷,所以我開始行走的當下就直接戴上雪鏡了。意外的卻發現,我戴上後反而覺得視覺變得相當清晰,這點出乎意料,完全跟我想像中的不同,原先我還以為摸黑出發時,是不能戴上雪鏡的。之前沒什麼雪地經驗時,也曾經問過其他有雪地摸黑出發的人的經驗,似乎給我的回答也是在黑暗中沒有必要戴雪鏡,但這天因為邊走、還有些風雪,不戴上的話,其實也會很不舒服的。



* 我們家嚮導Max,帥帥的,但很難相處....XDDD



跟上了令人崩潰的小隊....Orz

就這麼小隊伍一直走,我只知道跟我走在一起的兩位是隊伍上體能比我好的兩個男生Pan跟Lance外,我還是不知道走在最前面整身穿得黑嘛嘛的嚮導是哪位仁兄.....XD。直到有幾個時機點,偶爾我的雪鏡有點狀況、必須要隊友幫忙,又或者.....我走得比兩位隊友慢....,然後就發現嚮導開始過來確認我的狀況了....。這時我才知道原來我跟上的是嚮導Max的小隊伍.......真是找死啊~~這是我最不想跟上的隊伍啊!! (屮゜Д゜)屮

因為冷、又加上海拔很高、氧氣含量變得很少(海拔H5,000M時,呼進同樣體積的空氣,其中氧氣量只有平地的55%),而且我又一直用脖圍矇住口鼻,導致於我一直有吸不太足夠氧氣的感覺,又因為意外地跟上腳程比我好的兩個男生這個小隊,使得我得一直用男生的登山速度去跟上小隊伍。老實說這段路讓我走得頗痛苦的,因為我一直勉強地在用不適合自己的速度在登山。因此此時我一直有一種呼吸過度換氣症的感覺,就是一直非常高頻率的在呼吸、可是卻感受不到吸進來的氧氣,當下考慮到為了安全,我決定不硬跟兩個男生的速度,讓自己的呼吸先能緩和下來再說、開始調整成用自己的速度走。但其實這時我已經跟了男生的速度很久了....好累。囧rz

只是我的速度,相對於兩個男生的速度,還是差很多,導致於我一直被Max關注....Orz,雖然幾乎一段時間就會聽到Lance一直很興奮似的(?)回頭跟我講我們已經爬了多少之類的、快要爬到哪裡哪裡之類的消息,但我好像是處於一種用力在想辦法撐過、追上他們速度的意志力中,純粹的真空狀態,無法吸收他到底是在跟我講什麼......ಥ⌣ಥ

像是我們走到有一段很像是鞍部的地方時,Lance很開心地問Max,我們是不是已經到了鞍部了,因為風勢感覺已經變得比較小了。Max很直接地潑了他冷水說還沒有,鞍部應該還得走一小時多。好吧,當下我聽到時,也有被潑冷水的感覺....Q.Q


意外的小繩隊

忘了是不是過了鞍部之後,因為我的腳步越來越慢(其實我可以持續地走,但就是無法用男生的速度走啊啊啊~~~超崩潰),Pan本來走在我後面壓我隊伍的,我就請他超越我往前走。但每走一段距離,他就會回頭確認我沒離他太遠,結果一陣子之後,他大概是怕我一個人落隊了(因為我們跟前面隊伍、後面隊伍都有一段看不見的距離,只能自己四人小隊一起走,又加上當天氣候不好,幾乎相隔個十公尺,就會看不見對方了,所以無法距離太遠),就用他的確保繩.....跨過胯下扣在我的吊帶上.....XDDD。本來覺得已經快沒氧氣的我,一看到這個,真的笑到覺得氧氣都回來了....(*☉౪ ⊙。)



Pan 牽我的示意圖,胯下確保(?  XD


於是,我們就這樣維持了一段主人牽牛(?)的關係,他只要發現繩子被拉緊,就會等在後面的我先爬上坡,直到繩子變鬆了,他再繼續往上坡爬。不過由於這是確保繩,所以整個繩長非常短,造成我必須跟Pan走很近、跟上他的速度。我真的認真地一開始有努力走、努力跟上他,可是這陡坡讓我很難喘過氣來、又加上我跟他的速度不一,到後面我停頓的時間越來越長,偶爾還會遇到幾段路風勢非常強的情況,導致於我會擔心萬一冰爪沒踩穩、可能摔下雪坡、也會一起把Pan拉下來,有時就會直接選擇在原地先等風勢小一點。Pan發現繩子越來越常處於拉緊的狀態後,就直接回頭擔心的問我:真的還有體力攻頂嗎?而且行程不是只有攻頂而已,你還會需要體力留給下坡。

在某段覺得喘不過氣的時間裡,我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但老實說,我覺得要是繼續走那種速度,我應該也只能繼續走得哩哩剌剌的吧...Orz。那時我只是思考後,選擇讓自己繼續穩定的一步一步地踏出去而已、不要強求跟上前面人的速度。

實話說,兩個速度差距過大、又沒練過默契的人結繩隊,真的不管是對誰都是一種痛苦,之前雪訓時跟隊友結繩隊,我們還是相處過兩天才決定繩伴的呢。況且這天,前面攀爬的速度已經先把我給操到快沒力了....ヽ༼ಢ_ಢ༽ノ

現在回想,會覺得這段喘到不行的時間,好像之前走雪山西稜第一天的感覺,雪山西稜行程的第一天,是直接重裝17KG,從七卡山莊走到翠池營地,爬升1300M、下降300M,那天邊走其實很累,但我只是不斷地讓自己別去思考撤不撤退的問題,專心一致的繼續往前走而已。

我知道,當我專心走路時,力量可以很大,但必須只能跟上別人的速度時,會把我的專心的力量給降低啊。Orz


開始覺得嚮導很靠杯...XD

後來Pan解開了他跟我之間的確保繩,去跟Max說,他覺得我的體力真的跟不上他們,可是後面的小隊又距離得太遠,他不知道該讓我怎麼辦。

這時Max竟然走過來跟我講了一句話:你不能休息太久,這樣其他人停太久會身體變冷。
....(內心覺得我不是在休息啊~~~我是根本就喘不過氣)
我回他:是因為你們走的速度對我來說太快了。
Max又回我:我們走的這個是一般速度而已,是你走太慢了。
我:.....(當下心理覺得打擊很大啊~我在台灣已經算登山是正常偏快速度的人了,在這裡被嫌成太慢...Q.

但實際是,那個男生的速度,對我來說,要跟上真的很ㄍㄧㄣ啊。ლ(´Д`ლ)

然後我只能繼續慢慢走,這中間 Max 為了要加快我的速度,竟然是直接跑來我前面,拉起我的確保繩,要我跟上他拉我繩子的速度.....。天吶,又不是你拉我,我就有那個腳力跟啊~(昏倒)害我只好一直跟他喊,停下來!別再拉我了!我快跌倒了!真是一個又喘又累、還要邊吶喊的攻頂日....。(由這段描述,可以知道Max絕對不是一浪漫的人,因為他完全沒體會到我是個女生這件事情吧...= =)

我終於能理解後來下山聊天時Max說的,任何人只要想攻頂,他就會盡全力幫助那個人,就算是用拖的、拉的,也會讓他攻頂.....囧rz。我想當下這應該就是Max最想對我做的吧....(但這只讓我想對他罵髒話....= =,只是這時我連罵髒話的餘力都沒有...Q.

直到上到雪坡上有架繩的地方,Lance跟Pan被Max要求在那邊休息,然後晚到的我也一起休息了一下,等待後面的隊伍跟上。

這時Lance很高興的說,我們已經爬了300M(?) 海拔了。這時腦子混亂的我,聽了後有高興了一下,結果旁邊的Pan突然補了一句,我們爬了三小時才爬這樣耶,後面還有兩百多海拔耶!聽了後,突然開心的心情也飛了...真是潑冷水的高手。ヽ༼ಢ_ಢ༽ノ

這時,站在架繩的地方,當我遠遠的看到其他人從很遠的地方才要跟上時,我心裡開始覺得Max剛剛對我講的話實在太靠杯了..(,,Ծ‸Ծ,, ) ,因為其他人都還距離這麼遠,而我還是走在第一個小隊裡呢,等於是整個隊伍走在前面的第三名,可是卻一直沿途被Max嫌速度嫌到要死...= =,聽他講的話當下,實在害我自信心深受打擊啊!!(當然我知道另外兩個隊友很有可能真的會因為我走的速度太慢而覺得冷,但我真的是意外的被加入這個隊伍的啊~~~摸黑之中,我哪知道我會是跟上了這隊....Orz)

然後,這時我以為Max要我們等後面隊伍,是因為想讓我改去跟第二小隊,結果不是!!!他要我繼續跟上男生小隊......。

我內心崩╰(〒皿〒)╯潰_▃▄▅▆◣

(真的覺得好累,一整段攻頂的過程,一直在上演各種內心劇碼,八點檔都不知道上演過幾齣了)


* (隊友拍的影片,擷取片段)
這個時候就是在架繩處,Max在雪坡上方等我爬上去,沒想到他的姿勢竟然這麼爽,是躺在雪坡上等我呀呀呀~~這也太可恨了 XD



之前Max都是走在我們小隊的第一個,接下來,從架繩處開始,Max 開始變成走在距離我一二十公尺的附近,方便觀察我的狀態、也確保我一直都能看到他。另外因為讓兩個男生自己扣大D做架繩處的確保、而Max主動幫我做大D的確保繩動作,多了這段的幫忙,這段雪坡我反而不需要耗費太多的力氣去扣大D、解大D(戴雪季手套是非常難操作的),又加上這段因為陡到不行、雪又有點硬度,所以我大多時候都直接採用法式步伐踩雪坡上去。比較少鬆雪的這段陡坡,意外的對我來說變得省力好走了許多。(感覺我是直到這段路,呼吸才開始變得正常一點的,因此在速度上也開始能跟上隊友了)

走完這段落落長的架繩雪坡後,就是一大段看不到盡頭的緩坡,雖然在這邊說是緩,可是前面已經走完一大段的陡坡了,走到這裡真的也沒有剩多少力氣。我抬頭看看前面,Pan已經走到第一個位置、Lance也開始腳步有些不穩了,看來大家都有點累了(更正:Pan可能一點都不累?XD),雖然路途中偶爾Lance會轉頭鼓勵似的跟我說:還剩xx公尺就會到了喔!山頂要到了喔!但感覺我聽了,好像沒什麼餘力開心(?還是說....覺得他根本是想騙我)...XD

一直到最後,我遠遠的看到了緩坡上有一個突起的雪坡,猜想那很有可能就是那天看地圖的等高線時看到的山頭,而Max走上去後也大動作的搖擺他的手,我才確認我們這次真的看到山頂了!!


用別人手機拍的登頂照....


到了山頂後,真的是一切放鬆,直接坐到雪地上大休了,連山頂上有個登頂的鐵牌都忘記要拍照了....XD。然後接著當我想拿數位相機出來拍照時,卻發現整個相機的鏡頭結凍了,無法伸縮出來,寫一個慘字。最後我是整個連手機都沒拿出來,就直接叫Lance用他的手機幫我拍......。這天早上我幾乎一張照都沒拍過,直到下山時回到鞍部才拿手機出來拍...,噗。



感覺就是個悲情的登頂啊啊啊~~~Orz


拍完了攻頂照,從山頂要下山時,這個下坡對我來說,根本就整個心情的大轉換。因為我特別喜歡下坡,對我來說,如果是不需要攀爬的下坡,那麼就幾乎是一個不太需要使用體力的活動,還反而是一種休息。大概下坡走了兩三分鐘後,就遇到了我們後面的其他小隊,興奮的跟他們說只需要再幾分鐘就能登頂了喔!(當下看起來大家也都頗興奮的)

然後,在我們緩慢的踢到雪坡的架繩處後,Max要Pan自己去架繩處沿途做大D確保、邊慢慢走下山,然後又拿出了一個繩環,將我跟Lance的大D分別扣在他的繩環兩端,要我們從架繩處的上方雪坡直接走下山,也就是我們不需要自己扣大D做確保,因為Max會直接拉著繩環中間處做我們的確保.....XDDD。因為這個活動式的確保方式,我們下山速度整個飛快,遠遠的超過了Pan....ಥ⌣ಥ

後面就是幾段休息、等待後面的隊友也攻頂下山,整隊到齊後,大家再一起搭雪貓車回到山屋。



寫在最後。。。

這天攻頂的最大感想是,雖然這座山,在很多人心中,是非常簡單的一座雪山。網路上也可以看到很多人將這座山講得很沒有難度。可是因為意外的,我們這天攻頂的氣候跟風速都不算是很好的天氣,另外山徑上的展望度也不佳,隊伍一旦拉長得太遠,只是幾公尺的距離而已,根本就已經看不見隊友在哪裡,風速太強也造成我們在攻頂上難度也增加了不少。走在後面隊伍的隊友也說,有幾段路都差點因為視覺不佳,連前面的路或嚮導都看不見在哪而差點走錯路,或者也不小心摔下了雪坡幾次。但Max卻說,這樣的天氣在這裡是非常常見的。

對於在雪地行走經驗不多的我們,我相信這次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成長。老實說,在台灣,我們很少有這種雪地經驗,這天低溫到零下16度、又加上風速50KM/H,實際體感溫度應該會降到零下20度以下。除了低溫,還有對於雪地的環境、這些裝備的熟悉度,也是我們所陌生的。比起今年四月去日本上的雪訓,這趟攻頂行程,意外的讓我感想很多,也重新認真的在思考是不是該繼續去上進階雪訓或明年雪季再多上山幾次、以增加自己在雪地上的應變能力。老實說這趟下來,覺得自己在雪地上的熟悉度頗低,很多地方似乎還是得依靠隊友或嚮導的幫助。


下山之後我們隊伍也曾經討論過攻頂日這天嚮導帶領隊伍的方式,感覺他們是屬於專業、技術取向的領導方式。也就是說,像是在台灣的登山模式上,嚮導的角色會比較像是服務業,很多人都會覺得嚮導應該要照顧好或關注隊員的需求,兩年前去爬Mount Kilimanjoro時也感覺非洲當地是比較偏向服務業的運作模式。可是這裡的嚮導給我的感覺,比較像是認為我們應該都要有基本照顧自己的能力了,而他們只是附加在意外時能及時提供給我們幫助的角色。所以在攻頂當天,即使在走前面的路線時,我跟著隊伍走、一直走得很累,Max其實也很少會主動的來關心我,直到架繩的地方,他才開始過來幫我做拉繩跟確保的動作,在當下累得要命的時候,其實是真的很感激這種幫助的。

當然,每個嚮導帶隊的方式有所不同,像印度裔父子檔的爸爸就說他上次也是跟同一個健行公司,只是是不同嚮導,他們兩個嚮導帶隊方式就完全不同,所以這次他對Max的帶領方式其實是怨言頗多的,這種事情的確是沒得、不知道...XD。



* 直到下山的時候,天氣才稍微變好,視覺開始可以展望到比較遠處的地方




我想說的是:

不要輕忽任何一座山,即使別人說它很簡單。

因為氣候,這座山比起我一開始想像的難度,超出了不少,更因為雪地的經驗不足,自己在應變上沒辦法跟像在台灣一般登山時一樣、隨時做出反應。氣候的好壞,絕對會影響登頂日這天的狀況。

這時我也才理解為什麼之前去聽分享會時,會一開始聽到可以很輕鬆愉快攻頂的分享,可是第二次的分享會卻聽到一堆提醒大家要準備好的警告。因為對不熟悉當地狀況的我們來說,這些風險,影響性是很大的,同一天的氣候,我們選擇了攻頂,可是卻有別的隊伍選擇了最保險的方式:撤退。

我們都不會知道山上的挑戰會是什麼在等待我們的,只能將準備做到最大、風險降到最低。

這天的攻頂日,是幸,也是不幸。不幸的是,我跟了兩個體力比我好的隊友上山,造成我攻頂這天真的是死命追速度、累到翻掉。幸的是,也因為跟的隊友是他們,所以他們在路途中還能有餘力照顧我,大多時候我都只需要專注在攻頂這件事上即可。

現在回想這一天,仍然覺得一切根本就像夢一樣,不可思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