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0日

【雪訓】步伐與名詞



四月時去了一趟日本赤岳上了一趟雪訓課程。
本來想自己寫一篇記錄,以便回想課程中上的東西,
結果發現網路上有很詳細的解說文,幾乎讓我看了就能回想起上課的內容。
這邊直接利用這篇文章,附註做個紀錄。
藍色為個人感想,歡迎指教或討論。

https://www.ptt.cc/man/MountainClub/D633/DBB5/D271/D2BD/M.1422288045.A.559.html


作者pzhigh (tea)
看板MountainClub
標題[雪訓] 高山冰攀技巧書討
時間Mon Dec 29 00:58:34 2014

高山冰攀技巧 書討  by 俊宏

冰爪
鉸接式 – 與大部分登山鞋款式相合,並適用大部分高山冰攀,比固定式設計更輕、
更便宜。

固定式和半固定式 – 常運用於前抓攀登技巧,因為踢入密度較高的冰時,震動較小
。建議固定式冰抓應配合硬底登山鞋或雙重靴,以免冰抓骨架承受過多的應力。
前排與第二白齒釘 – 兩者之間角度很重要,將會決定插入的最佳位置,前排齒釘水
平稍微向下,第二排齒釘垂直稍微前傾(p.622, fig 18-1)。

(卡)
綁帶式冰爪,比較不適合坡度較大或硬雪的情況,且踢入冰後因為鞋子跟冰爪之間比較不穩定,容易使得站立時無法僅靠一小塊支撐就能穩定全身重量。另外因為搭配的登山鞋,可以不必是硬底鞋,所以使得前踢時,也會比較費力。



(卡)
防滑行走冰爪,通常用在想要快速通過、或比較不危險的雪面,之前去爬火山時,因為整個山路都是火山灰,在陡坡下坡時很難防滑,就會看到有些人是穿這種冰爪,會走得比較穩一點,感覺很適合一般觀光客去雪地玩的時候穿(?)



冰攀工具(技術冰斧?)
握柄比一般標準冰斧來的短,短握柄(通常為50公分)較易控制。重量通常在680 ~ 907
克之間,有些款式具可拆卸頭部配重,能調整『揮動重量』(swing weight),不像冰斧
,鶴嘴相對邊可以是榔頭,而非只是扁頭(p. 623, fig 18-2)。有些攀登者會攜帶第三
把冰攀工具,以便在確保位置作為臨時的個人固定點,或置入冰面當作中途固定點,或者
用來代替遺失或斷裂的工具。

(卡)冰斧
握柄 – 鋁合金、鈦合金與碳纖複合材料組製成,設計包括直柄與彎柄的款式(
p.625, fig 18-3a, 18-3b)。彎柄優點是減低加諸手腕的拉力,缺點是讓握柄難以插入
雪裡、讓鎚擊或砍削的動作不順、不易從收納袋取出。握柄彎曲處較靠近頭部的設計(
p.625, fig 18-3c),可以加快凸冰與冰花的清除。握柄頂端跟尾端各有一個彎曲(
p.625, fig 18-3d),較適用冰坡角度大於60度。

鶴嘴 – 功用是砍入冰裡,向下抵住冰層鉤住。鶴嘴下垂的愈陡,齒愈鋒利、愈深、
數量愈多,它的咬著力愈強;而鶴嘴愈平滑,就愈容易拔出來。技術冰攀用的彎曲鶴嘴(
p.627, fig 18-4a)比冰斧鶴嘴有更大彎度,反向彎曲的鶴嘴(p.627, fig 18-4b)既穩
固又容易從冰面拔出。反向彎曲的鶴嘴,尖端和頂端邊緣都是尖銳的,而鋸齒的邊緣是斜
的(p.627, fig 18-5)。

扁頭與鎚頭 – 扁頭可用來砍步階、清理冰面以整理出一個易於鑽入冰螺栓的表面,
或是敲出確保姿勢所需的腳點;鎚頭可以用來敲入雪樁或岩釘,或是擊入冰鉤。(p625,
fig 18-3a, 18-3b, p.627, fig 18-4a)

柄尖 – 為了穿透冰面,冰攀工具底部的柄尖必須銳利,而且柄尖和握柄的連接處必
須平順,而大部分柄尖都有鉤環孔(p.625, fig 18-3),當作個人臨時固定點時,可以
扣入這個鉤環孔。(卡)還可當臨時固定點,酷喔

腕帶 – 多重目的:讓不慎掉落的冰攀工具不致掉落;便於揮動冰攀工具;可以讓攀
登者將身體重量掉在腕帶上,讓抓握的手休息。

保養與維護 – 出發前檢查裂縫、磨痕或受損的跡象,要維持鶴嘴、扁頭與柄尖的銳
利,不用時,要用護套套好。

冰螺栓
現代的管狀冰螺栓(p.629 fig 18-7a)是由鋼、鋁或鈦合金製成。長度介於10 ~ 22公分
,較長較強固,但長度不能超過冰壁的深度。冰鉤(p.629 fig 18-7b, fig 18-7c)是一
種敲入式的固定支點,專為薄冰設計,可以使用在冰面或岩石上,通常會配合吸能帶環使
用。


其他裝備

收納套 – 冰攀工具可暫時掛在收納套、安全吊帶的裝備環,或是裝備扣。

裝備扣 – 有些裝備扣可以直接扣在坐式吊帶的腰帶上(p.630 fig 18-8a),有些則
是緊扣在安全吊帶裝備環或裝備繩環上的鉤環(p.630 fig 18-8b, fig 18-8c)。

攀登繩 – 冰攀多半使用標準的單繩,不過也取決於攀登的類型和攀登者的偏好,因
為冰攀弄濕攀登繩的機率很高,所以價錢昂貴的防水繩式值得投資的。

頭部與眼部防護 – 謹慎的冰攀者會戴頭盔,此頭盔應該要能配合帽子或套頭露臉帽
;冰攀者也應該戴上護目鏡或太陽眼鏡來保護眼睛,護目鏡必須要搭配頭盔,而且要通風
良好,以減少霧氣產生。

吸能帶環 – 考慮使用可以減輕衝擊力的帶環,也就是吸能繩環或帶環,最好在第一
個固定支點上或使當固定點設置在可疑的冰面上時使用吸能帶環,可以增加固定支點的安
全餘裕。

V字穿繩器無攜帶冰爪,或追求速度和效率而不使用冰爪的攀登技巧,如通過一小段硬
雪地或冰面。 V-thread tool是一種鉤取裝備,可以將輔助繩或是傘帶鉤住,穿過V字穿
繩固定點的通道。市面上有兩種V字穿繩器,纜繩式:是由金屬纜線構成,在尾端有一鉤
子(P.632, fig 18-9a);固定式:是由鑄壓的金屬或塑膠構成,尾端也同樣是一個鉤子
(P.632, fig 18-9b)。纜繩式比較不會刺到人,但比較不能將輔助繩或傘帶推入孔洞;
固定式較有效率將攀登繩或傘帶推入洞孔裡,但也比較容易戳到自己。


高山冰攀技巧
不穿冰爪攀登
無攜帶冰爪,或追求速度和效率而不使用冰爪的攀登技巧,如通過一小段硬雪地或冰面。

砍步階(Step-cutting)– 砍步階是安全通過陡峭地形快速又有效率的方法。在無冰
爪的年代,砍步階是攀登硬雪地與冰面唯一的方法。

揮砍步階(slash step)– 利用冰斧固定身體,呈平衡姿勢,扁頭在內側腳前方的冰
面水平地擺動(p.633, fig.18-10),砍出兩個步階,外側腳移動至步階1,內側腳移動
至步階2,利用冰斧固定身體,回到平衡姿勢(p.634, fig 18-11)。

格洞步階(pigeonhole steps)– 用於較陡峭地形,扁頭垂直地在冰面挖出步階。

階梯步階(ladder steps)– 砍出往下的步階,(1)身體面向下坡方向,先砍外側腳
的步階,移動外側腳;再砍內側腳的步階,移動內側腳。(2)因面向下坡重心易失去的安
全問題,有些攀登者寧願選擇垂降下坡。

穿著冰抓攀登

法式技巧‧腳掌貼地(French technique, flat-footing)– 用在較緩(< 45度)和較鬆
軟的冰面和雪地。原則為冰爪要緊貼冰面。

(卡)這姿勢要是走太久,小腿會整個快抽筋....XD

德式技巧‧前爪攀登(German technique, front- point)– 德人和奧地利人攀爬阿爾
卑斯山脈東側較為堅硬的雪地和冰壁而發明。可有效率地通過法式步無法處理的困難地形
,如極陡峭或垂直的冰壁。冰爪前爪直接踢入雪中山(取代整個鞋子踢入雪中),並直接
靠前爪支撐身體。

(卡)感覺比較適合固定式的冰爪(與半固定式冰爪?),雪訓時發現我穿的全綁帶式冰爪,在用德式踢法時,踢到最後很容易在前腳掌與冰爪之間,塞滿了雪(空隙),進而導致冰爪的綁帶開始變鬆,感覺有點危險。所以穿綁帶式的時候,我三不五時又會檢查一下冰爪的綁帶。而且踢太久,腳也很痠....~"~

美式技巧‧混和技巧(American technique, combination)– 混合法式和德式,視路線
的坡度、雪地的堅硬度等決定使用法式步或德式步,坡度變化時,自然而然就會轉換使用
較舒適的步法。有時也是為讓肌肉休息而改用另一步法。

(卡)大部分太陡的斜坡,其實我都是採用美式走法。這樣每次都有一隻腳可以休息。


和緩到中等的斜坡
緩坡走路:
腳:一般走路即可。較陡時用鴨步(外八)(p.637, fig.18-12)。膝蓋彎曲以平衡身體

手:冰斧呈自我確保握法(self-belay grip),弧口向鶴嘴,鶴嘴指向前方。

斜行上坡:(p.637, fig.18-13)
由於法式步需保持腳掌著地,故隨坡度增加腳踝會越走越累。此時可改斜向上坡。

斜行上坡跨步:(p.640, fig.18-14)
腳:外側腳跨過內側腳到前(上)方。跨越高度要高過膝蓋,以免造成不平衡。兩腳太靠
近也難以跨出下一步。
手:冰斧從外側橫跨身體前方到內側。內側手以自我確保握法握冰斧,插入一手臂距離的
前方。握柄與坡面垂直。

斜行上坡轉向:(p.640, fig.18-15)
腳:外側腳踏到和內側腳相同高度,內側腳轉向新方向。外側手握冰斧柄,以外側腳為軸
心往新方向轉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