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3日

[引用] 蘭嶼生態浩劫--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的悲歌

在ptt上面看到這一篇文章,和一些人的討論,
大家也都一樣,多半不怪居民,而是怪罪於那些喊著環保、維護生態口號的團體,
說他們明搖著保護動物、維護環境的口號,卻實的是破獲的行為,
我不知道,因為我在蘭嶼看到的,是他們盡心盡力的宣導,
告訴我們關於綠蠵龜的一切知識和艱辛,老實說,我並不覺得有哪裡做錯,
而且那次的接觸,讓我對生態整個有個概況的瞭解外,
也深受他們這些願意無私地來付出的人的感動,還有綠蠵龜。

雖然我不能瞭解為什麼一定要對綠蠵龜做標記、為什麼要瞭解牠們到底是多久才迴游回來,
或者是為什麼要對牠們的長度、產卵做記號...等等事情,
但是我真的有感受到這一些人在做些什麼,他們甚至是每天都會有個人在沙灘上輪班,
是等待,等待海龜上岸能不被打擾,是守護,守護這片沙灘,
或者在綠蠵龜上岸產卵後,替這些卵做個帷幕,保護卵不受蛇的侵犯,
我實在沒辦法認為這是破壞(雖然這整個,並不是一個自然運作的生態環境)。

當然,這只是個人想法,畢竟不是專業的生態研究人員,一切只能憑藉自己的自由意識。

但是,有時我會覺得,是否我當初作的一切一切,都是錯的?
也許我不應該在旅遊版上寫關於綠蠵龜上岸的事,也許我不應該訴說牠們帶給我的感動,
也許我不應該告訴別人蘭嶼的美....,這一切的一切,直到如今,
只讓我覺得,我看到蘭嶼越來越多人去了,而且是以超乎我想像的地步到達那裡,
每個人似乎都開始認為,我們應該去一個大家比較不容易到達的地方,
才可以證明我們是真正的背包客、觀光客或旅行者,但破壞的速度,也開始加快。

這一兩年,蘭嶼變化很多,
每次聽到關於蘭嶼的消息,其實多數都是讓我不願意聽的部分,
我想去蘭嶼,是因為它的自然,它是我記憶中感動的一部份,
去那邊,對我來說,彷彿是再次去得到什麼。
我不想去蘭嶼,是因為我怕這次看到的,跟上次記憶中的完全不同了。

真的不願意看到第二個綠島誕生,但卻又無力。


---------------------------------------------------------------------------------
蘭嶼生態浩劫--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的悲歌
更新日期:2007/06/25 01:20
引用來源:http://news.msn.com.tw/news136351.aspx

生態保育真能與經濟發展並重?也許會,但大多數成功的例子都發生於國外,例如加拿大的賞鯨生態旅遊為他們賺進大把鈔票;也許不會,遺憾的是大多數失敗的例子卻都發生在國內;只要台灣動物保護區一開放,鈔票不一定滾滾而來,但野生動物一定屁滾尿流。
6月中旬的台灣大雨直下,但東南方的蘭嶼小島卻鬧旱災,日日高溫曬乾了平常流動的山水,突兀的乾河床預告死寂。島上居民為水源爭奪屢有紛爭;但大部份不為家計而為大量擁入遊客計,尤其例假日遊客量更是大增,自然需水量大增;遊客摩托車隊少則十數輛,多則數十輛,這些遊客帶來的經濟效益真的充盈了腦筋動的快的當地人,民宿的設立如雨後春筍般的快速,一個一個冒出頭,遊客爭奪戰屢見不鮮;自然景觀自不能滿足遊客好奇心,於是民宿主人將爭勝的念頭動到蘭嶼當地的特殊野生動物--蘭嶼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於是整套的生態旅遊必需包括造訪蘭嶼角鴞和綠蠵龜才算完整也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才能賺更多的錢。

蘭嶼角鴞是一種蘭嶼當地的特殊稀有鳥種,牠們棲身於低海拔雨林樹幹上,不論白天或晚上皆聽得到鳴叫聲,但以夜晚才能找到牠的蹤影。由於蘭嶼的雨林多乏開墾,林下植被叢生不易進入,唯有永興農場以前是犯人的勞動場所,在長期的經營下林下植物較少,適合人類觀察研究蘭嶼角鴞,此地也是研究人員十幾年來的最佳觀察地點;但也是民宿主人帶遊客必訪的重要旅遊重點;只見夜幕低垂下的永興農場的麵包樹與山龍眼樹縫中透露出許多手電筒的燈光,這些刺眼的強光隨著蘭嶼角鴞的叫聲與人類雜踏聲而去。據說研究人員對蘭嶼角鴞的棲地時時遭到干擾充滿無奈與不安。

其實,綠蠵龜的處境比角鴞更為嚴峻。蘭嶼綠蠵龜生蛋地僅存東清灣與小八代灣二地而已,但因挖沙造屋與綠蠵龜被虐殺事件後,東清灣已有數年未見綠蠵龜上岸生蛋;而僅能提供綠蠵龜生蛋的小八代灣棲地不超過30公尺,但因遊客造訪也岌岌可危;筆者今年六月曾見晚上12點後尚有遊客群集此地等看綠蠵龜上岸。沙灘地只見人類足跡雜亂紛陳,甚至於分不清到底是人類足跡或綠蠵龜的爬痕。

筆者於2年前曾於此地與民宿主人討論此種遊客造訪行為是否會影響綠蠵龜生蛋的意願,他似乎不認同筆者的論調;他認為只要少開燈就不會干擾綠蠵龜生蛋,殊不知綠蠵龜的鼻子與觸覺並不亞於視覺,遊客香噴噴的體味就會干擾牠生蛋。好吧!就算少開燈就不會干擾綠蠵龜生蛋意願,但是今年一個更可怕的事情卻發生了。蘭嶼鄉公所竟在小八代灣不遠處裝設明亮的路燈,筆者站在綠蠵龜生蛋地竟然不需要開燈就能一眼望去,景物歷歷在目。

根據筆者十年來的觀察顯示今年六月綠蠵龜生蛋的次數成功數僅一次,而且是在凌晨一點上岸生蛋,與過去動輒十數窩不能相比;筆者也觀察到竟然有海龜上岸2-3公尺後,被強光嚇的不知所措趕快調頭游回海上;有一隻較聰明的海龜爬到光線較不易射到的邊坡上生蛋,但此處沙量很少,海龜挖一挖後也放棄生蛋游回海中。更驚人的是,筆者赫然發現被利刃砍成兩半的赤背蛇橫躺於沙灘上,可能是怕蛇的遊客所虐殺。

筆者數年前曾寫了一篇有關蘭嶼赤背松柏根蛇吃綠蠵龜蛋的文章。內容闡述蘭嶼爬蟲動物生態、群聚及演化的關係。文中特別提到赤背蛇對綠蠵龜蛋覓食及行為的特殊性。一般我們知道蛇都用吞食的方式將蛋送入肚子內後,再用腹部肌肉的力量或利用外在樹幹與蛇的身體,將蛋擠破。以獲取能量。吃完之後再將蛋殼吐出。但因大部分爬蟲類的蛋殼具皮質,且呈彈性。蛇想利用身體將它擠破顯得相當困難。因此,赤背松柏根遂發展出一套專門吃爬蟲類蛋的獨特方法。蛇利用尖銳的上牙固定蛋,再使用鋒利的下頜齒割破蛋殼。然後直接將頭伸入蛋內吸飲蛋白、蛋黃。既不須張大嘴巴吞蛋,也不須吐出蛋殼。此一特殊方法堪稱「開罐氏吃法」。

另一個有趣的行為就是母蛇有佔領龜蛋的領域行為;佔領域的母蛇會攻擊的欲進龜巢公蛇的尾巴;因此常可見到斷掉一小段尾巴的公蛇,只是斷掉的部份不會靠近連接半陰莖的肌肉罷了。如果太靠近生殖器,公蛇就無法忍受了。所以公蛇是常被驅趕的一群,也只好在巢外伺機吃龜蛋了。此一有趣蛇的領域行為全世界僅有蘭嶼才觀察得到。

但因遊客品質與鄉公所的無知(或無心之過),奏響了蘭嶼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的悲歌,可預言的是此地的野生動物將無明天;在此同時,遊客也會因蘭嶼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的消失而漸漸失去好奇心而不到蘭嶼觀光;屆時,當地人失去大筆經濟來源而蘭嶼角鴞、赤背蛇與綠蠵龜也將失去生命。

在此,筆者願提出解決之道如下:1)因綠蠵龜僅在夏季上岸生蛋,鄉公所可考慮不在綠蠵龜生蛋期開燈或僅開1/5的燈以免燈光過亮驚嚇綠蠵龜;2) 當地人需參考澎湖望安綠蠵龜保育方法加強生蛋地保育與解說訓練;3) 加強遊客認知,不要隨便殺死或干擾野生動物生命及棲地。

●東森論壇徵稿區→http://www.ettoday.com/write/ ●來稿或參與討論的文章也可寄至public@ettoday.com

(●作者黃文山,中市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美國康乃爾大學生態學博士。本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