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31日

【俄羅斯/七頂峰/Elbrus】Mount Elbrus Trekking Package,應該寫在開始之前。。。



選擇健行公司

當初在調查俄羅斯當地的健行公司時,其實參考了幾個台灣去Elbrus健行過的人寫的網誌,也問了幾個爬過人的經驗,大致上找到了兩家比較有建立名聲的登山健行公司,一家是Elbrus Tours,另一家則是AlpIndustria Tour Russia,這兩家其實價格、名聲都相去不遠,Elbrus Tours似乎比較多國外的人會找,而AlpIndustria Tour Russia則是當初看到這間是趣健行在當地配合的健行公司,所以認為應該品質可以信任。於是就打算從這兩間中選擇一間。只是最後考量時間跟金錢,內心默默地比較偏向於選擇Elbrus Tours的8 Days Trekking Package。

也有些人,可能登山能力較強,或者無法在當地花太多時間去高度適應或健行的,就有可能會找健行天數比較短的Tour,印象中那時就有看到某些健行公司有提供4 Days Trekking Package的,也就是減少高度適應的時間,快速攻頂、快速下山這樣。相對的,因為嚮導不需要陪伴隊伍太多天,也不需要待太久山屋,所以也會節省比較多的費用(可以看看文後我附上的雇用一個嚮導的費用資訊,光是陪伴一個隊伍登山的一天,就已經不便宜了)。


* 這次的八人小隊,包含台灣的五人小組跟新加坡的三人小組




雖然今年四月才去日本參加過雪訓而已,可是還是無法確定自己雪季攀登的能力,4 Days Tours的Package很吸引人,但最後為了安全,還是團體決定走8 Days的,當然也考量了萬一天候問題、無法在預計時間內攻頂的風險。其實Agent也有提供9 Days、10 Days這種更多天的package,不過還好當初沒選擇,因為在我們第一次嘗試攻頂成功後,其實是還蠻想早點下山的(一開始討論時,還想說攻頂下來可以繼續待山屋看風景),並非是因為山上的山屋不舒服,而是攻頂那天,因為氣候太差、風勢太大,導致很怕回到山屋的當晚會頭痛,於是跟隊友建議我們隊伍早點下山比較好,以避免當晚有人會有高山症發生。



於是最後,我們真正的行程只有7 Days,其中一天提早下到山下的Hotel。但這些事情其實是很難預料的,畢竟待8 Days、9 Days、10 Days的差別,除了有利於高度適應外,另外就是嘗試攻頂的次數,如果真的遇到第一次攻頂天氣不佳的話,其實真的會很想嘗試第二次的,畢竟要來一趟俄羅斯不容易。不過由於實際的狀況是,我們攻頂那天的天氣不好、造成耗費體力太多,如果真的要我隔天再嘗試攻頂,我可能反而無法達成,畢竟,隔天就要立馬將體力補充回來再攻頂,實在很有難度...。



* 中途休息,隊友們都全身包得緊緊的,真的冷到頭髮都結霜了。



健行費用

這篇主要希望寫給未來有興趣去登Mount Elbrus的人當費用參考。

Elbrus Tour

http://www.elbrustours.ru/
我們選擇了8 Days Package,時間為07/05 - 07/12。如果預訂Tour的時間能在半年以前的話,那應該都可以得到不錯的package discount的。譬如像我們團,若是在前一年的11月前預訂的話,就可以取得10%的折扣,可是我們直到12月底才決定要預訂,於是就只拿到8%的折扣了。越早預訂折扣越多、越晚當然折扣就越少了。

至於package包含的詳細資訊,都可以上它們網站上找。基本上這些包含跟未包含的項目,各家健行公司都相差不遠,多半都是費用跟名聲的差別。


譬如我們八天行程的實際安排如下:
(實際排法會跟當時的狀況有關,不一定會跟健行公司網頁上寫的一樣)
Day 1:交通時間(各地集合到礦水城機場)
Day 2:高度適應行程,Hotel H2025M - Mount Cheget H3,058M
Day 3:纜車交通日,主要用來運送每個人的重裝裝備到H3,847M的山屋。本來計畫若早點搭纜車上山的話,還會有時間去小走一下暖身,結果當天早上纜車在整修、直到下午我們才真的搭上纜車上山。多一點時間當預備,真的很重要。
Day 4:高度適應行程,Mount Hut H3,847M - Mount Elbrus 的山腰處 H4,563M
Day 5:攻頂前休息日,這天自由活動,我們也只有在山屋附近拍照
Day 6:攻頂日 H5,000M - Mount Elbrus H5,642M 
Day 7:備用攻頂日(結果因為前一天順利攻頂,所以我們提前下山到Hotel)
Day 8交通時間(旅館回到礦水城機場)

Package費用:原價850EUR,提早預訂折扣8%,實收780EUR。

除了基本的Package費用外,另外可能還會有其他須自己隊伍負擔的費用就是:
> 我們多雇用了一位嚮導:45 EUR/pp * 8 = 360 EUR(8個隊員分攤)
> 上山的雪貓:一車1,000 EUR(8個隊員平均分攤、嚮導不須分攤)
* 依照搭乘的高度計算費用,一開始說會讓我們搭到H5,100M,結果當天只有搭到H5,000M,少了高度、但並不會退款,因為一開始就已經先付錢了....XD,而這價錢跟網路上我一開始查到的金額相同。
> 下山的雪貓:一車800 EUR
* 因為有一個隊員提前撤退,所以下山時就變成7個隊員分攤,不過這價錢比一開始查的金額還高,我記得一開始查到的價錢是600 EUR,看來物價也上升了....囧
> 租用登山裝備:這要看各自需求,稍後會再撰寫一篇文介紹登山裝備的部分。


到底我們的登山裝備夠不夠力?

我想提醒,尤其在租用登山裝備方面。一開始嚮導要我們一個一個裝備拿出來給他看,確認是否足夠支撐這次的行程。可是嚮導看了後,大多時候、大多數人都被說裝備等級不夠,其實當時我們會有點懷疑嚮導的專業度,畢竟我們這團大多數都已經有爬過Mount Kilimanjaro,當時也有大約到零下15度的經驗,而那時我查看Mount Elbrus的氣溫預測,感覺氣溫也會是差不多的。

* 我們的主嚮導Max,是一個登山技術非常厲害的人,就算是他,登山裝備仍然準備的很齊全

可是直到當天攻頂Mount Elbrus後,我才發現這嚮導真的專業。當時嚮導有跟我們說,我們所自備的裝備,若是在天候好的情況下,是足夠攻頂過程中使用的,可是因為山上的氣候難以預測,一時半刻就能變化萬千,所以希望我們能以天氣糟的狀況來準備裝備,況且也無法因為在山上突然天氣變不好、而下山重新租用裝備吧,因此他強烈建議一開始就要準備足夠的裝備再上山,以避免意外。

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認識上個月去登頂的某個人,當時他登頂的天氣很好,所以讓我們會認為那樣的裝備就已經足夠了,可是事實證明,的確是嚮導說的那樣,因為直到我們登頂的那天,氣候突然變得很不好,風速增強到50KM/H,強風等級,根據網路的資訊,這風速能使全樹搖動,迎風時步行有阻力,尤其是在雪地上行走,只會更為緩慢(我記得今年年初我去紐西蘭健行,只遇到40KM/H的風速,就被吹到很難站穩的狀態)。


若我們一開始沒有準備足夠的裝備,很有可能當天真的走沒多久就得撤退了,而因為當天我們都根據嚮導的建議穿著了適合的衣服,因此在登頂的整路上,我從來沒有覺得冷過,這經驗的確是比兩年前爬Mount Kilimanjoro時好,因為爬Mount Kilimanjaro時,我還曾經覺得在最冷的時刻、約凌晨三四點時,走到覺得腳趾快要冷到凍傷、懷疑會不會要截肢了...Orz。


而且正常天氣下登山,以及在惡劣的天氣下登山,是差很多的。若是天候佳的話,大家的裝備跟體能也許都能應付,可是在天候不佳的狀況,除了容易發生意外,也會因體感溫度降更多而不舒服。常登山的人應該都會聽過風寒效應,在風勢大的情況下,四周的空氣流動將會更快速的帶走你的體溫,而且風速越強的情況下,越嚴重,這剛好就等於我們遇上的狀況。在當天登頂的氣溫為零下16度,可是風速卻也同樣到達了50KM/H這強風的狀況,而讓登頂的條件更糟了。

個人覺得,在登山裝備的建議上,可以信任當地嚮導的建議,除非你在國外的雪季有在惡劣的天氣攀登過,不然大多數足夠應付台灣的雪季裝備真的是不足夠的。以我四月去日本雪訓的狀況來說,我當時雪訓的穿著,也是完全無法承擔這次攻頂的天候的。雖然相較起來,當時在日本的雪況,比在Mount Elbrus還厚,有時我們還會腳踩下去、就整個大腿陷到雪裡面,而在Mount Elbrus並沒有遇到這種狀況,可是兩次的天候相較起來差很多。

* 下山後,要附雪貓的車費,卻因為歐元、美金混在一起算,搞得大家相當難算錢


總的來說,山上的花費,大多以歐元計算,而且當地人似乎也比較偏愛收歐元,所以我會建議計畫去健行的人最好以歐元為付款外幣,或者看你的健行公司是以什麼外幣當作計費單位的,免得因為匯率問題一直算來算去而虧了匯差,而且也會導致大家在計算金額方面非常麻煩。



你也準備出發了嗎?

至於登山前的個人準備方面,出發前,我詢問過幾個登過這座山的人的經驗,包括去聽了趣健行的介紹說明會,似乎大家都比較偏向於將這座山認定為比較偏簡單、初級的雪山,很多人的經驗也似乎是覺得不需要先有雪地經驗或雪地訓練過才能來攀登。但其中有個例外,就是我去聽趣健行的第一次分享會時,他們將這座山講得非常輕鬆,感覺好像真的誰都可以爬完的感覺(當時他們那次行程的確是全員登頂),於是他們開第二次分享會時,我有推薦同隊的隊友去聽看看。結果隊友聽回來後,卻得到完全不同的資訊,說感覺攀登這座山有點難度、需要有不少準備心理準備跟裝備。當時我們得到兩種不同的資訊,讓隊友們相當疑惑....。

可是後來自己真實的攀登完一次之後,才了解為什麼兩次分享會得到的資訊會差別這麼大。因為我去聽的那一次,他們遇上了很好的天氣狀況,當時看分享會的照片,都是大藍天。可是也許,他們在後面的行程曾經遇到了天候不佳的狀況,就像我們攻頂當天一樣。這才是這雪山隱藏的恐怖之處啊。१|˚–˚|५



* 雪坡,幾處平緩、幾處陡到三四十度(當實際坡度只有三四十度時,但攀登起來可能視覺上會認為有六七十度)



以我自己攀登完的想法是,也許不一定一定要有雪訓經驗也能爬完,以我們隊伍來說,五人小隊,只有我有雪訓經驗、有兩人有上過冰攀課程(沒有雪訓)、一人有冰攀經驗(沒上課)、一人是完全沒有雪訓、冰攀經驗,但有聽過室內講習,五個人都成功登頂了。但比較保險的狀況是,我還是會建議先上過雪訓後再去攀登。

主要原因,是因為這座山雪坡的陡度,個人覺得對一個沒有雪地經驗的人來說,是有一點難度的,而且像我們在天候不佳、視覺不好的狀況下嘗試登頂,其中隊友竟然有幾次都從雪坡上摔落過。老實說,即使是我自己上過雪訓、學過如何結繩隊,可是這種隊友摔下去、把你一起拉下去的狀況,我實在也無法說我自己能夠快速反應如何制動。

但雪訓的重要性在哪呢?誰都想要比較不會隨便就摔落的隊友吧....༼≖ɷ≖༽主要是雪訓能教你很多技巧,包括如何在雪地上踩穩、怎麼採用比較能節省體能的雪地步伐或滑落制動,或者是你也會比較能感受到自己在雪地上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狀況...等。

之前去上雪訓,教練也曾提醒,學好雪訓的基本技能,像是在各種雪地、坡度上採用不同的步行技巧、確保自己比較不會摔落的走法,比起學什麼滑落制動更重要,只要首先步伐能先走好、不讓自己跟隊友摔下去,就不會有後續的意外發生,因為一旦滑落,無法預期的狀況太多了,譬如你手中的冰斧可能在翻滾的過程中就先傷到你自己了,而且更多的情況是,一旦滑落根本就救不回來或停不下來。所以基本技能(事先預防),比起什麼滑落制動(事後補救)都還重要!記得雪訓當時,我們有個隊友問了其中一個教練,他在加拿大雪訓那麼久(印象中好像半年),到底都學了什麼,聽說他其中的兩三個月都只有上雪地步行技巧而已。

雖然這樣講,不過我上次是在海拔兩三千的地方雪訓,其實跟這次的經驗,感覺還是差很多,不只是難度,還有雪況都很不一樣,所以即使上過雪訓的我,這次的登頂經驗,對我來說仍是一種很不一樣的體驗,個人覺得即使上過雪訓,若是能多增加幾次在雪地上的經驗值也會很重要。雖然登頂當天感覺好像過得很痛苦,可是現在還是好想再上一次雪山啊~~~ಥ⌣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